1904年,哈夫洛克·埃利斯记下了不少天才,他们中大多数人出生时父亲30多岁,母亲则不到25岁,并且这些孩子通常都是多病的。其他研究者也指出,许多天才都是独身(如笛卡儿),没有父亲(如狄更斯),或者成长的时候没有母亲(如达尔文)。但问题的核心所在是,这些研究和数据根本就不一致,在天才和智力之间也没什么关联。是不是天才,与在常见的SAT(美国学术能力测验)上能否得高分没什么关系。天才可能七岁就掌握了量子理论,表现出与众不同的聪明。
相对普通人而言,天才似乎更有能力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自动自发地考察各种可能性,并不仅局限于最有可能的方案,是天才的特点之一。当人们要爱因斯坦说出他和普通人之间的区别时,他解释道:如果要人们在一个干草堆里找一根针,普通人找到了一根针之后就会停了下来;而与之相对的是,他自己会把整个干草堆掀个底朝天,找遍里面可能存在的所有针。
我曾经反复提到,用一种不寻常的方式来达成看似普通的目的,经常能给我们带来新的解决方法。有时,仅仅故意采取一种相对的视角,我们的眼界就会变得不一样。我提到过“双面思维”,是指从完全两个相反的角度看待事情的能力,这一能力通常是天才式思维方式的开端。尼尔斯·玻尔是一个著名的物理学家,因发现原子核的非对称性而获1975年的诺贝尔奖。他认为,如果你能在头脑中将相反的事情统一起来,那么你就能告别普通的思维模式,学会用超越理性思考的智慧寻找新的解决方法。我们的社会告诫我们要老老实实地守规矩,然而现实的世界却给我们提供了一张白纸,我们能有无限的创造力。
现在,我们再来谈谈找工作的事情。你是否打算到报纸的分类广告里看看?要知道,同时会有几千人在采取这种方法找工作。或者你可以试试不同的方法。我从前有个客户,他每次寄出的求职信里都卷着一把玉米穗,他在信里写道:“哈哈,开个玩笑。我猜你肯定以为这是一根玉米。但请允许我借用一下您的耳朵。”以为玉米?这简直是一定的了。但是他很快就收到了不少回复,而这些回复则意味着大量的机会。
在讨论关于坚持、天才和智力等再普通不过的概念时,我们必须不止一次地谨慎处理。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我听的都是积极态度的力量。我曾经读过奈廷格尔伯爵、拿破仑·希尔、齐格·金克拉、罗伯特·舒乐等人的故事,他们都把自己要告诉人们的道理简化为同一个基本原理:我们正在思考什么,就会成为什么。最近有部电影,是由同名图书改编的,叫做《秘密》,电影呼吁人们重视“吸引力法则”,再一次强调了思想力指引我们实现目标的重要性。
你在想什么呢?成功,还是接受失败?你认为自己在某些独一无二的方面是有能力的,并且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吗?或者认为自己毫无所长?我经常说,我们总是在几乎马上到达目的地的时候倒下了。下面给你举一个从想象变为现实的例证。
当年,伊玛奇蕾·伊莉芭吉札女士从卢旺达来到美国,她决定到联合国找一份工作。她浏览了联合国的网站,打印了一张清单,上面列出了联合国员工的名字和职位。她把自己的名字也补充在这份名单上。她很有想象力,甚至还没忘记给自己安了一个电话分机。她把这份名单钉在墙上,规定自己每天都要看看。不过,接下来才是关键所在:她不仅仅把它图像化,把它作为梦想,也不仅仅是积极地思考,她还按照钉在墙上的图像采取有条理和有针对性的行动。
她填写了申请表,提交了简历,安装了固定电话,尽力与其他一千多名申请同一职位的竞争者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但是,伊莉芭吉札额外还能不断看着墙上的名单,相信这份工作肯定是属于自己的。每天她都祈祷电话铃声响起。自然,她后来入选了最有希望的候选者名单,通过了第一次面试,她获得了梦寐以求的职位。
这个故事所讲的积极思考,是否加了什么技巧吗?用图像的方式想象还没有实现的事情,是否是自欺欺人?或者说,实际上我们大家都已经准备好了,随时都能迸发出力量?你是怎么想的呢?你能看到这样一幅景象吗?自己在公司里不断前进的同时,还跟公司协商到了更加有弹性的工作时间,或者与此同时,你还成功地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业务。如果你能做到的话,你接下来会采取什么样的行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