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最近在苏州搞了一次高峰论坛,亚洲管理科学院主席Garry Bruton教授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通过对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回顾得出一个结论:2050年以后中国经济将落后于印度经济,主要逻辑是中国经济改革开放30年的巨大成就主要来自于政策推动,但中国民营经济在国际舞台上还很微弱,特别缺少的是真正经过市场摔打的企业家。
经过比较,他发现在国际舞台各个领域,印度人才在某种意义上大都超越了中国,再加上其政治的自由民主,他得出结论:2050年印度经济会超过中国经济。接着,我们又在西交利物浦大学搞了一次泛长三角和香港高等教育高峰论坛,教育部中国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周教授通过回顾和总结国际高等教育竞争格局,也得出了另外一个跟前者差不多的结论,在未来几十年中,中国高等教育可能会输给印度,其逻辑是,除了政治体制以外,印度的英文教育,使其更接近国际化,人才可以直接进入国际市场进行竞争。这两个判断给我们一个很重要的启示:全世界未来的竞争首先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竞争的根本是怎么样培育出能够适应全球环境竞争的人才,特别是能够在国际环境下闯荡的企业家!
回顾和判断中国管理教育,我们会发现两个问题:一是学术和实践脱节,学者做自己的学问,实践家却缺乏理论或工具的武装,赤膊苦苦地应对面临的挑战,两者之间存在巨大鸿沟,且缺乏沟通,学者的文章几乎没有实践家看,实践家的问题学者也关注不够、研究不深,这样背景下的教育怎么会培养出能适应日益激烈的全球竞争的人才。二是学校毕业的高材生步入社会迟迟不能融入实践,难以得到社会的认可,学到了一大堆知识碎片,但是无法结合实际问题有机将所学知识整合起来解决问题。这两个问题怎么解决,大家一直在探索,后来大家发现西方很重视管理案例,我们也试图通过管理案例教学改变这种状况。
从某种意义上讲,《管理学家》杂志的诞生,就是想搭建学者和实践家的桥梁,使学者做有实践的理论,使实践家做有理论的实践。《管理学家》之所以组织管理案例大赛,目的是帮助中国管理学者或学生能够把自己所学的知识真正用于实践。
管理案例的意义及价值何在?大部分人认为通过管理案例教学可以让学生更贴近实际、更了解实践,我认为这只讲对了一半。管理案例与实践永远有很大的空间,始终有很大的距离,但管理案例确实可以让学生熟悉一个接近真实的情景,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进而理论联系实际尝试所学知识的运用;但这远远不够,我认为管理案例有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管理案例可以帮助学生整合所学的知识,把各种知识碎片变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因为,为了科研和教学之便,知识被分解为各种门类和专业,分散于各种课程之中。学生学完了各门功课,掌握了处于分散状态的各种知识碎片,往往很难有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管理案例因其需要各种知识的整合才能得以全面认识,所以通过管理案例、项目、团队活动,可以促进学生将所学知识整合起来。所以,在我的心目中管理案例扮演着两个角色:一个是让学生贴近实践,另一个是帮助学生整合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