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尔会遇到那种开会时就变得沉默寡言的人,或者明明是“表态的关键时刻”也没有任何反应的人。甚至个别上司,当有部下反对自己的提议时,便会犹豫不决,无法做出决定,导致各执己见的部下吵作一团。这时很多人就会嘲笑上司“没有主见”“成不了大事”等等。
我们是否有些过于苛求了呢,上司的犹豫充分说明他对员工意见的重视,以及对其身负责任的重视,所以才会产生犹豫。我们应该积极配合,共同找到解决的办法,而不是幸灾乐祸。
事实上,在被问到问题时,知道答案而又不能明说的员工是最郁闷的。假如直率地发表意见,那么就会得罪相关利益者。若是避重就轻,又无法利用这样一个展露才华的机会。经常出现这样的状况,员工就会人心涣散,失去努力做事的心态。所以,身为上司,一定要创造出利于大家自由发言的环境。
因最终决策而为难的上司和员工,都想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在没有任何人帮助的情况下,“空白战略”会帮你找到突破口。
赤壁大战是在三国时期被称为“战争转折点”的著名战役。自信能够取得胜利的曹操率领二十五万大军向南方进军。相反,刘备、孙权联军的人数最多不过五万。在明显不利的局面下,众谋士的意见不一。一方面有主张投降讲和的“主和派”,另一方面有主张决一死战的“主战派”。
职场上这种情况非常常见。在会议上,上司由于不同的主张意见而无法做出决定,这时候部门主管就有着调和所有意见的责任,处于必须综合所有意见并向上司汇报的尴尬境地,两个不同的意见不可能同时采用,又不能全部否定。一边是上司犹豫不决,另一边是大多数部下对自己主张的坚持,打破这一僵局并成全上司的周瑜采用的就是“空白战略”。
当得知曹操大军马上就要攻过来的消息,孙权的谋士张昭、顾雍、张绂、步骘纷纷来找周瑜商谈。他们主张投降以争取发展的时间,周瑜回答道:“我也觉得应该投降。你们先回去吧,明天一早我就找主公谈谈。”
不久,孙权的武将程普、黄盖、韩当等找周瑜表示“即使战死也不投降”。周瑜再次回答道:“我也想跟曹操决一死战,绝不投降。明天我再跟主公谈谈。”
再过一会儿,诸葛瑾、吕范等文官找周瑜谈道:“如果跟曹操决一死战,那么东吴就保不住了,要避免战争的发生。”
“当然了,我明白你们的意思,不用再说什么了,明天我就去找主公谈谈。”
周瑜的回答似乎不合情理,居然答应了互相对立的意见。但是周瑜的“答应”并不是肯定的回答。在“答应”的背面隐藏着某种策略,也就是所谓的“空话”,即回答时留有回旋的“余地”。
“我也觉得应该投降。你们先回去吧,明天一早我就找主公谈谈。”(但是投降只是我的想法,如果主公不同意那我也没办法。)
“我也想跟曹操决一死战,绝不投降。明天我再跟主公谈谈。”(但是决一死战只是我的想法,如果主公不同意那我也没办法。)
“不用再说什么了。”这句话中也隐含了很多“空白”。
既有“我会按照你所说的去做,不用担心”的意思,又有“你说的都是屁话”的意思。
虽然回答的话语都一样,但是却另含深意。像这样使用双重解释的回答,为自己留有退路,周瑜的方法可称得上是最佳的战略性回答。周瑜在麻痹了两个极端对立意见的同时,隐藏了自己的主见,可谓高度灵活的战略。
事实上在意见对立时,如果每个人都大喊大叫,各执一词,在这种情况下谁都统一不了。这时即使上司说“这就是最终决定”,也不会有职员产生“啊,原来是这样”的认同感,反而会产生“什么都不懂,就拿着职位压人”的反感。这时就要运用“你的意见也可能被采用”等留有余地的话语回答,先把各种不同的意见压下来。
另一方面,周瑜的“空白战略”也可以说是“最终决定”。如同在电影里最后出现的明星更耀眼一样,最后表达出来的意见,也有着无法辩驳的说服力。
最终还是周瑜促使上司做出最后的决定。他阐述了两种意见的出发点,以及曹操的四大弱点和出师无名的情况,以强大的说服力,一举压倒了所有文臣武将的意见。第二天,孙权在大厅上跟几十名文武官员开会。主持会议的周瑜先听了主战派和主和派的意见。放弃了之前模糊不清的立场,果断说出了自己的意见,周瑜在孙权面前悲壮地说道:“曹操名为汉相实为汉贼。恨不能诛杀此贼,现在曹操自己前来送死,我们怎么能投降。请恕我向将军直言。”孙权让周瑜继续说下去。周瑜准确说明了曹军的劣势。他的每句话都带着强大的力量,成功说服了在场的官员。
“曹军疲惫不堪,必生疾病;天气盛寒,马无草料;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曹操的后患;中原士卒舍弃骑兵的优势,却不习水战。”然后进一步分析了曹军的实际力量,指出来自中原的曹军不过十五六万,但已久战疲惫,而新得刘表的七八万将卒,却心怀猜疑。因此只要有五万精兵就可以取胜。
孙权一听周瑜的话,立即拨出宝剑砍掉奏案一角,瞪大眼睛命令部下:
“如果从现在起谁再劝我向曹操投降,下场就如同此案!”
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了。曾众说纷纭的意见和互相敌视的文臣武将也都重新安稳下来。在最后时期,由于周瑜运用了“空白战略”,所有的问题一下子都解决了。
事实上,孙权本来就打算“决一死战”。已经决定了要走的路,战略也都想好了,问题就是如何说服在曹操大军面前慌了手脚的部下。如果在这种情况下,从一开始孙权就说“决一死战”的话结果会怎么样?他的勇猛能够让部下们安心吗?不能,相反这个决定很可能会成为“无力的决定”或是“招来不满的决定”,也有可能被曹操敌军数量吓倒的部下们以“太盲目”的理由进行反驳。
周瑜解决分歧、挽救乱局的经典事例的核心是“起——承——转——结”。如果结果出现在中间部分,就会像电视剧最高潮的部分被放在开局,那么电视剧就没有任何滋味和意义了。在这方面“最终决定”有着完善“结尾”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