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琼潘纳森,生于1952年。因其对现代管理文化方面的研究著称于世。他有国际化的家庭背景:母亲法国人、 父亲荷兰人,这使得他对不同文化有着强烈的兴趣。琼潘纳森曾在美国沃顿商学院学习,现在是位于荷兰阿姆斯特丹的国际商业研究中心的总负责人。1994年他与查尔斯·汉普颤一特纳 (Charles Hampden–Turner)合著出版了《资本主义七种文化艺术》一书。
冯斯·琼潘纳森曾说:“全球环境下的管理越来越受到文化差异的挑战。”他的管理学书籍《跨越文化浪潮》审视了职业经理人必须应对的纷繁复杂的文化因素。“想要理解其他文化,首先就必须明白什么是文化。文化实际上是一系列的规则和方式,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循序渐进、逐步演化出来的,并用于处理纷纭复杂问题的。”冯斯·琼潘纳森继续写道,“文化深深扎根在大众之中,就像呼吸一样自然,我们从不需要去想像它们是如何实现的,以及考虑怎样解释这些现象。在处理人的关系上,人与时间的关系上,以及人和自然的关系上每一个国家或是每一个组织都会遇到左右为难的境地。而文化就是人们解决这些问题的基本之道。” 《跨越文化浪潮》依据的是细致人微的定量分析。因此先后在18个国家中,举办了超过900次的关于该书的研讨会(而琼潘纳森本人在15年中,研究范围涉及15个国家,15000多人)。
琼潘纳森一直对美国的管理模式不屑一顾。“我坚信你不可能理解其他文化……我们在最好的商学院里经过长达8年的洗脑,花费无数金钱所得到的美国的那些管理技术中,如果有一种能卓有成效地运用于我的祖国荷兰,或者是世界上其他任何一个地方,我都会感到惊讶。”琼潘纳森的回答极其简单。
琼潘纳森写道:“作为国际管理者,不应只注意到这种文化差异的存在,而且他(她)需要尊重这些文化差异,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协调这种差异。作为国际化管理者,应该能够调和这种文化差异所带来的矛盾。”琼潘纳森强调文化如何影响我们的行为核心,以及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核心,而不是文化的多样性。
冯斯·琼潘纳森在书中论述了他认为构成文化框架的最基本前提。他在列举了众多文化之间的根本性差异的同时,也坦承即使在一个国家内,文化在国民身上的表现也不尽相同。
这种不同表现在被琼潘纳森所称的“普遍主义者”和“具体主义者”二者之间的差异。普遍主义者(包括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瑞土)推崇“惟一最佳方式”,这一套规则能适用于任何情况。而具体主义者(韩国、马来西亚)讲求审时度势,即不同环境下采取不同的应对方法。
通过典型案例的研究方法来研究这两种情况后,冯斯·琼潘纳森描述道,在普遍主义者与具体主义者发生冲突的时候,会出现一种令人两难的境地:你最亲密的朋友驾车引发交通事故,并使第三方受伤,而你又身处其中,成为惟一目击证人。如果你的朋友央求你对他当时的驾驶速度作伪证时,普遍主义者是不会为了友情而撒谎的,而具体主义者的行为可能相反。当第三方的伤势异常严重的时候,这种差异将会变得更加明显:普遍主义者将会更遵从于法律,而具体主义对朋友的义务感也会大大增强。在对于以上例子的调查中发现,74%的韩国人会为帮助他的朋友而撒谎,而在美国这一数字仅为5%。
根据上述结果,琼潘纳森提出了这样两种不同人群间,如何进行商业活动的建议,这些建议似乎是有效的。当普遍主义者要与具体主义者进行商务往来时,他们应该“准备接受一些看似无关或非常曲折、含混的事务。更重要的是,千万不要认为具体主义者闲聊时的谈话仅仅是普通的聊天,因为这对具体主义者很重要。”具体主义者与普遍主义者进行商务往来时,应该准备一种更多的从理性和技能角度出发的争论和表述。
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思维的对立也是存在的。美国人这次是陷入了另一种极端范畴,他们总是将个人利益放在集体利益之前。而像埃及和法国等国家的人群却正好相反。当讲求个人主义的人与讲求集体主义的人共事时,他必须要承受“花费时间去协商”。更要紧的是,需要承受谈判对手含糊的答应,往往因为事后在与上司协商后,个人主义者又改变了主意。
感情外露(意大利人)和感情内敛(日本人)之间的差异也显而易见。其他的特别之处还有:我们如何根据事业成功程度或家庭、年龄去判断一个人的社会地位;我们如何以过去为核心或以未来为核心来掌管自己的时间。
不同的文化形成了对这个世界的带有根本性差异的看法,而且会产生无法估量的影响。琼潘纳森给我们展示了一幅令人怃陷的充满潜在陷阱的世界画面。他写道:“我们需要怀有一种谦虚的心态和幽默感去审视其他的文化。就如一个准备进入一间黑暗房间的人,被看不清方位的家具绊倒,直到身体隐隐作痛,我们才能意识到这些家具到底在哪里。”
最后,琼潘纳森提出惟一正确的方法就是各种文化的调和。他认为:“那些能将各种文化调和得较好的社会能够更好地创造财富。”这个理论是否能被跨国公司的经验所验证,还需要做进一步的探讨。我们所能说的是,随着全球化浪潮对行业和个人的影响,文化对国际化管理所起的作用也将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