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相对真实的历史事件。解放战争打到了最关键的时期,淮海战场上,杜聿明制定的从徐州大撤退计划是在绝对机密的情况下进行的,关系到几十万国民党军队的安危,同时徐州的部队也是国民党在长江以北最后的主力,如果顺利撤退到江南,对蒋介石实现南北分治会产生战略性的重要作用。可这样一个重要的行动最终没有得到很好的实施,究竟出现了什么问题呢?
让杜聿明最终绝望的是,尽管一再强调保密,但是所有部队和整个徐州城还是事先知道了撤退的消息。那么,这个消息是谁走漏的呢?徐州警备司令亲自率人到各公私银行查封现金时,才发现早已人去楼空。巨富者的撤退居然能够早于军队,这让杜聿明十分吃惊:“老头子钱就是命,连泄露军情都不顾,叫我怎能打仗?”如此重要的事情,破坏者却是决策者,这样的破坏力自然是致命的。
这个话题让人有点纠结。在一个公司或单位内部,规章制度一般都是由公司的高层领导,也就是我们通常称为决策者的人来制定或批准的。然而,遗憾的是,许多公司的规章制度却往往是这些人破坏的。制定制度的是他们,违反制度的也是他们。
对执行力的破坏,如果来自下层员工,往往只是一个点上的问题,也比较容易发觉、纠正并修复。如果来自中层管理者,那也只能造成对某一个方面工作的影响,及时发现和调整这个破坏者,制度的执行力也比较容易修复。但如果一个决策或一项制度来自于最高层的决策者,由于他们特定的地位和影响力,他们对制度的破坏所产生的影响力往往是最大的,甚至是全面的、颠覆性的。就像解放战争后期,国民党在战场上的情况一样,全员精神崩溃的结果必然是全面的溃败,一切都无法逆转。难道这些决策者不知道自己对执行力的强大破坏力吗?他们自然知道,为什么还会这样做?
我们身边还确实存在一部分这样的领导,将自己凌驾于制度之上,认为自己有一种特权,“我制定制度,我当然也能修改制度”;在权力范围内,“我说了算,没有什么理由,我是领导,就这么简单”。
问题的另一个方面,我们的组织内部,许多人对权力有一种无限度的崇拜,只认权力、只认领导,不认制度、不认法律,以至于领导一个签字、一句话甚至一个眼神都比规章制度重要。究其原因,一是怕得罪领导,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执行不执行制度事小,但得罪了领导,轻则“穿小鞋”、受批评,重则调离岗位甚至一生仕途付诸东流;二是我们的管理体制设计存在缺陷,权力不能得到有效制衡,监督机制没有很好地发挥作用,领导权力过于集中,下属办事自然看领导脸色,完全置各种制度如无物,有的组织内部,领导批一张条子、打一个电话,就能越过规章制度,畅通无阻、呼风唤雨。试想,在这样的组织状态之下,领导的话就是“尚方宝剑”,谁会怀疑领导决定是否与规章制度相抵触呢?谁又敢对领导所做的决定说什么呢?
在中国长期封建文化的侵袭下,很多下属将领导布置的事情奉若神明,明知领导的决定违反规定、破坏制度,仍然为领导错误的决策大开“绿灯”,这样的事屡见不鲜,比如,河南省南阳市一家法院在审判一起合同纠纷案时,把市值5万元的宝来轿车作为价值300万元的抵押物,另外把市值约60万元的房屋抵押额定为280万元。该案审判长刘庆文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如此认定抵押额度是因“领导签过字”。
某地交通管理混乱,交通事故频发,新市长上任不久就下定决心整治这一顽疾,为了对症下药,他专门与司机驱车在市区内转一圈,体察民情,发现街头上经常有些车辆不遵守交通规则,在市区内横冲直撞,甚至部分车辆遇到红灯径直而过,旁边执勤的交警也听之任之,置之不理。本来,他以为这些车辆一定是那些财大气粗的暴发户甚或街头“小混混”所为,于是,他将带头违反交通规则、闯红灯的车牌号一一记下,回去后将这一名单提供给交通管理机关。第二天,交通管理机关反馈的信息让他大吃一惊,这些违章车辆全部是市里各个机关甚至交通管理机关的公务车辆,而且是配备给领导的车辆。在当日的市长办公会上,这位市长感慨道:“如果我们做领导的带头违反规则。还把违反规则作为一种可以炫耀的特权,那么我们的任何制度恐怕都形同虚设,政府也谈不上有什么执行力。”
从这两个事例可以看出,权力对某些人来说是个好东西。掌握了权力,就可以对公共资源、社会秩序、权力运行指手画脚,腾挪运作。于是向上越权、向下侵权、左右揽权、自我授权、滥用权力……到最后连社会共同约定成俗的基本规则都不愿遵守。这当然跟这些干部的思想认识有关。“什么规矩?规矩不就是我领导制定的吗?我的话就是规矩!”如果是按这样的思维逻辑去做事做人,那么藐视规矩、破坏规矩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相信大部分公司的人力资源总监是不敢像批评一个普通员工一样去通告一个领导犯了什么错误,这倒不是说这些人力资源总监们喜欢拣软柿子捏,按照职场的规则,和领导们的交流沟通是需要技巧的。
如果您到所在的城市图书大厦去看一下,就会发现有一类书籍可以占据一层楼,并且十分畅销,深受广大刚刚毕业即将人职孩子们的喜爱,哪一类书呢?教您怎么在职场做人的书。
做人不容易,会做人更不容易;做好人难,做让人承认的好人更是难上加难。
《厚黑学))是一本坏书吗?当然不是。如果您有兴趣的话可以看看《羊皮卷》,这可是全球公认的励志丛书,它所蕴藏的力量改变了无数人的生活和命运,可以说是一部人生“圣经”。如果您把《羊皮卷》和《厚黑学》这两本书结合起来看的话,就会惊奇地发现《羊皮卷》就像是《厚黑学》的案例解释,易于阅读,便于理解,通俗易懂;而《厚黑学》则像是《羊皮卷》深刻总结,文笔犀利,内容精练,简单直白。要怪就只能怪李宗吾老师写得太直接了,还起了这么一个犀利的名字。里面的道理看你怎么用,用在正道上你是优秀的职场精英,用在歪门邪道上你就是在法院接受审判的预约者。所以说,错不在书,而是在人。
顺应职场的规则,如果以前你要是这样做会让人认为你很油滑,那时候这可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贬义词,但是现在你要是不这么做则会让人认为你很不成熟,没长大。在这点上千万别抱着叛逆的心态,这可是牵扯到你能不能在这个社会上生存的大问题,在这一点上国内国外都一样。
任何一位领导,既然成为了那张老板桌的主人,那么必然具备他拥有的道理,这点基本不用怀疑。即使你是一名很优秀的基层员工,即使你拥有十分高远的职业理想,在心中不断地发出一个声音,“我的能力比你强,早晚有一天我要取代你的位置”,那么请你去努力,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完成,如果你仍然没有取代他的话,结论只有一个,你可能很多地方比他优秀,但是,他是你的领导,你必须听他的,否则,你就得离开。
决策者们破坏公司制度的做法可不是为了用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方式来给自己添加点幽默感。不管制度是谁制定的,他们都敢于破坏,因为他们有时会错误地理解权力表达的形式。
有的决策者把破坏制度当或了像员工传达一种态度的方式,我是领导,我说了算。但这些决策者忽略了一点,在使用这种方式向公司员工传达自己绝对权力的同时,也在向员工们传达着另外的一种不良信息,公司的规则是可以破坏的,规则是死的,人是活的。直接的后果就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员工们会更加坚信,总是可以找到违反公司制度的方法的,只要我愿意。
制度就是规矩,谁也不能随意破坏。这句话谁都明白,但权力如果没有边界,行为必然扭曲;权力如果不受约束,逢迎自然无奇不有。就制度建设而言,我们的制度、规矩,大多是在各级组织的领导下制定的,领导干部本应成为制度执行的推动者、带头人,有的领导干部却在畸形权力观和下属对权力的盲目崇拜下,反而成为制度的破坏者。
文|@ 周德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