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口袋拿出手机,按下一个键,接着几乎你所有的愿望都会实现。
随你怎么称呼:iPhone、三星Galaxy、Nexus……归根结柢,它就是个神灯精灵,只不过待在铝和玻璃做的小瓶里。手机,可以让任何你想要的东西「一呼即应」地现身。
没有任何人漠视这项改变的重要性。去年的世界经济论坛全球议程高峰会(WEF Summit on the Global Agenda),各国CEO、学者、和顾问们都同声宣扬企业适应「随选经济」的重要性。但是,认知到这个市场内并非所有机会都平等,对疾呼创立这类事业的企业家、投资人和公司创新者而言,是相当重要的。换句话说,越来越多我们每日看到的随选即时服务事业,是建立于愈发微弱的价值主张上;带来便利,但没有附加任何持续的成本优势。
Uber和Airbnb崭露头角时,着手处理的是运输与住房市场里重大的效率不足问题。Uber不只给你良好的随传随到交通体验,也调度了只能闲坐一旁、等待接送排班的计程车驾驶。那些司机多开一小时的车,几乎不会花费多少成本,而且还能净赚一笔。有鉴于大城市内的公共运输与计程车服务有多糟糕,他们的服务广受欢迎。
Airbnb的做法也一样。有些屋主愿意向旅客出租多余房间,或出租空出来的周末别墅,布莱恩·切斯基(Brian Chesky)、乔·杰比亚(Joe Gebbia)、内森·布莱卡斯亚克(Nathan Blecharczyk)意识到这类屋主的人数之多后,建立了一个事业来运用这些闲置空间。使用这些空房间的情况,与前述的交通运输类似──多出租一晚就能创造相当的收入,而且屋主只有很小的成本。对有出租意愿的屋主来说,若让能创造价值的房间空着过夜,等于是让钱白白飞走。
像哈佛商学院教授班·艾德曼(Ben Edelman)一直以来宣称的,「浪费造就机会。」若是公司能对抗这种类型的市场效率不足,就能创造可观的事业。
但是,「随选即时服务」并不等于「善用浪费来套利」,也不见得就是商业模式创新。现今人们投资的许多服务,只是用比较高的价格来提供便利而已,也就是给予使用者延续性创新(sustaining innovation),而不是类似Uber或Airbnb那种破坏性创新模式。如果顾客不愿意为了已经在购买的东西花费更高的价钱,市场的新进者便不太可能只以提供便利来让市场本身成长,这会让他们更难孕育一个大事业。产品降价且更容易取得时,市场才会成长,而不是产品变贵时。
有些高阶主管和企业家希望赶上这波潮流,希望开始提供服务来充分运用随选即时服务可能创造的机会,所以对他们来说,问题是「你该如何分辨其间的差异?」我服务的Sapphire公司已经发展出一个架构,来帮助我们衡量机会。也就是说,问自已四个问题来帮助我们判断随选即时服务公司,是完全破坏者,是效率工程师,是流程工程师,或者只是了无新意的延续既有做法者。
若要知道某个事业属于表格中的哪一种,我们会问:
如果不采用你现有的做法,你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是否就会到期作废?这是个简单的问题。出租车子与房间的业务,无法拿回那些没被使用的时数。那些时间一旦流逝,就永不复返。许多产业中,每日都有固定投资被浪费。如果已经决定了一种方式来使用会到期的资产,你就很可能处在有利的位置。
若是如此,能保住多少会消逝的价值?为了全面判断你有多少到期价值,必须进一步问自己,要花费多少才能让那些资产发挥用处?如果Airbnb造成会员屋主严重的房产损害,他们可能就无法实现该事业的经济效果。因为屋主能获得的到期价值,会低于他们认为足以弥补情感和实质损失而要求的增量价格。
事业会从根本上改变生产流程吗?有些随选即时服务经济里的公司,在玩「心占率」(mindshare)的游戏,他们满心企盼如果有够多的人安装应用程式,或是有足够多的使用者,就能在规模提升下找到更好的商业模式。但是,能揭露这个业务是否有意义的关键问题是,相较于市场中的传统供应商,公司有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生产流程?如果其实没有使用不同方式做事,他们又怎么能有更高的获利?
若是如此,这种生产作业能把生意的成本降至最低吗?随选即时提供产品并不便宜。对重新改造生产流程的公司来说,如果他们的商业模式本来就有可永续维持的成本优势,通常就能打平那种开销。他们也许透过限制顾客可有的选项,或是找到更便宜的仓储地点,来降低成本。
不论如何,生产流程要是缺乏这类能节省成本的改变,商业模式就会倾向属于延续性创新的范畴。
不论你是全食超市,家得宝或是亚马逊,随选即时服务的商业模式都会冲击你满足客户的方式。但不是每个随选即时服务的构想都能翻转你的营运。因为不是所有随选即时服务事业都一样。在你要开始创立下个大事业前,判断不同模式的差异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