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的贻贝教给我们很多关于变化和停止的道理。这种软体动物一生中只需做一个生死攸关的决断,就是在哪里把家安顿下来。贻贝将自己的头牢牢地附着在石头上,并在那里度过余生。我发现很多人都是如此:他们不想做丝毫改变,宁可在一个地方固守现状。如果领导们也是这样,如果他们得了所谓的“贻贝综合征”,那么就会给企业带来致命的打击。
贻贝综合征在企业中也很常见。让我们用一个例子来证明它的活力。每年2月,《财富》杂志会刊登北美地区最佳公司排行榜。排名的标准包括这样一些因素:管理质量、产品和服务质量、创造性、发明成果、长期投资价值以及金融信用度。在1983年第一期排行榜刊登之前,《财富》杂志共调查了1.1万人。
在第一年,雄踞排行榜榜首的是IBM公司;但到了1997年它的排名竞降到了第101位。该公司现在排名第几并不清楚,因为排名标准在1998年时进行了调整。(现在除了排名在前十位的公司外,其他公司都是按行业排名的。)尽管IBM公司遭到了不小的金融灾难的打击,但在新千年,该公司的表现还不错。同命相怜的还有伊士曼·柯达公司,他的排名从1983年的第4位滑落到1997年的第77位。该公司现在业绩仍不佳,结构调整一次接着一次。数据设备公司的排名下降得更厉害,从第7位猛降到14年后的第386位,而且在1998年还被康柏公司兼并。
究竟为什么这些公司在排行榜上的排名狂跌?哪里出了问题?如果更有重点,更有针对性地看,数据设备公司到底怎么了?为什么排名突然下降?
数据设备公司所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个人要对公司的成功负责,对公司的创始人肯尼思·奥尔森和他创建的公司文化负责。在他供职数据设备公司的早年,奥尔森出色、适时的领导力确实使公司的未来与众不同。但是,他进一步证明了一个人一生中某一时刻的卓越领导能够导致另一时刻事业的失败。
有时,我认为对于一个商界的领导来说最糟的事莫过于被《商业周刊》或《财富》选为封面人物。这种令人欢欣的事情往往是迈向骄傲的第一步,随之而来的是思考中的盲点(暗示着缺乏情感智力)、刻板、寻找替罪羊(推卸个人责任)以及隔绝现实。当这些特征的出现使受人拥护的价值和企业的潜在活力失去平衡时,曾是企业长处的因素也会变为弱点。这就是自相矛盾的地方:应对失败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长期不间断的成功。相反,挫折可以产生谦卑的心理,这是治疗傲慢的灵药,并鼓励人们拥有自信。
数据设备公司的奥尔森有着“被成功击败的教训”,对这个自相矛盾的论点有深刻的认识。当发现自己出现在《财富》杂志的封面时,名誉和成功也接踵而至。尽管在创建数据设备公司时他极富创新精神,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也变成了一只贻贝。他陷入了困境,没有第二条路可走。整个市场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时候,他的产品生产的思路还是老一套。他变得越来越自我陶醉,相信自己无所不知,不再倾听顾客和下属的意见。1977年,他做了这样的预言:“个人没有必要拥有家用电脑。”他喜欢身边的人迎合他的观点,说他想听的话。与此同时,他也错过了瞬息万变的市场。只有当他走入绝境时,才开始调整公司的策略,去尝试其他的企业文化价值。尽管力度不够也不及时,但还是避免了被兼并的危险。
奥尔森和数据设备公司的故事纯属偶然?绝非如此!一家公司接着一家公司,日复一日,都有曾被贻贝综合征征服的领导重复着奥尔森的故事。但是,是否所有的企业都难逃由盛及衰的厄运呢?是否企业的衰退是不可避免的呢?当然也不是。只要企业能够顺应变化,就能保持长盛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