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老板原来在潮州老家做房地产生意,后来带领一帮子弟兵到深圳搞住宅开发。尽管公司成立时间挺长,但开发规模较小,比起同时创业、在深圳做房地产的老乡,要逊色得多。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际,XX市政府财政开支捉襟见肘,决定拿出一块地到深圳招商引资,这是长江地下隧道开通后最好的一块商业用地。深圳众多开发商看后,都对这块“黄金宝地”垂涎三尺,只是苦于手中无钱。
H老板以敏锐的商业眼光看到这块地极具增值潜力,他用过去积累的一直没花出去的钱,一举以超低价拿下了这块建筑面积上百万平方米的商业用地。两年以后,这块地周围的地价已经比他购地时涨了几倍,他随便转个手,就能多赚好几倍的钱。一方面,他为自己当初做出的投资决策兴奋不已,另一方面,他也为当地市政府一次又一次严令限期开发的最后“通牒”发愁。
令他发愁的不仅仅是要投入巨额资金,更重要的是,要尽快组建一个精通商业地产的管理团队,因为做商业地产比他过去熟悉的住宅开发难度大得多。除了过去从老家带过来做过住宅开发的几个子弟兵之外,他手下没有一个人做过商业地产。他通过朋友找到我,希望我做他的“贴身顾问”。2014年春节前,我带人到他公司做了义诊,对公司目前存在的各方面问题做了详细的“诊断报告”。
我给他分析进军深圳十几年,他还是十几个人、七八条枪的两大原因:一是缺平台,公司至今连个像样的组织结构、起码的业务流程、薪酬绩效管理制度都没有;二是缺人才,真正能独当一面的不过三四个人。要想后来居上,必须边搭戏台,边找演员。
他很认同诊断结论,希望我来帮他做“总导演”:一边搭戏台,一边利用我积累的一些人脉资源,给他找一批各岗位稀缺的拔尖人才。当我告诉他,以他公司目前给予子弟兵总经理的工资待遇,连个部门主管都招不到时,他很慷慨地说:“你放心,我只要拿出现在土地涨价部分的百分之几,就可以给新招进的空降兵高于子弟兵几倍的薪酬,保证一切标准都高于他们原来的公司。对于集团总裁,我还可以给他股票,让他每年有八位数以上的收入。”
我见他决心这么坚定,也很想把事业做大,就在春节期间,利用相互拜年之际,帮他联络万科、万达、金地、华侨城、雅居乐、卓越等房地产标杆企业在本地或外地的职业经理人。他们刚开始普遍对这个公司没有什么印象,但凭借对我个人的信任,以及公司要开工项目与薪酬方面的吸引力,春节过后一上班,就从全国各地飞到深圳公司总部面试、公开竟岗。最后,经过老板亲自一对一面谈,确定了十几个人,当然也有一些人看了公司、与老板沟通后就婉言谢绝了。大部分人回原公司办理完交接手续后,就陆续报到上班了。
但是,他们上班后不久,老板马上又招了一批新人,组成监察审计小组,到工地现场办公。他们对发生的每一笔费用都进行严格的审计监察,弄得审计时间比工作时间还长,许多工作根本无法按计划完成。
结果,没多久,不妙的消息一个接一个地传来:先是一些工程技术人员,因成天担心老板动不动就搞“一朝天子一朝臣”的大换血,主动辞职了;接着是负责公司行政、人事的副总经理,因处理员工辞职事件不合老板心愿被炒了;紧接着是负责招标采购的总经理助理,感觉处处受掣肘,难以开展工作,也辞职了;最后,负责商业地产运作的集团总裁兼项目公司总经理,也因每用一笔款都要受到老板安排在财务部的表哥、侄子的掣肘,承诺的股份也得不到保障,辞职走了……后续来应聘的人,听说这个公司换人跟走马灯似的,也就望而却步。一年多过去了,那块万人瞩目的商业中心工地还静静地躺在那里呻吟……
没办法,老板只好回过头去求那些等着看他笑话、早就准备辞职的子弟兵们不要辞职,答应下一步做旧城改造项目时,一定给他们每人一些股份。但子弟兵们却不再相信老板的这种口头承诺,他们集体讨论后,提出既然要给他们股份,那就从现在做的项目中分给他们一点好了,不需要等到以后做旧城改造项目再给。只喜欢画饼、不喜欢分饼的老板,当然不愿意从自己嘴里吐出一部分“饼”来分给他们。最后,最早跟他打天下的“老臣”也都和他分道扬镳了。
文|@ 陈恳 知名房企职业经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