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变革时代,人们需要真正的领导力一文中我们提到了企业当前正处如一个变革的时代,本文我们来看看这场变革中一些明显的特征。人们必须始终考虑到多种不同的结果。我建议至少要考虑到这些特点,想一想如果要实现这种结果,那么领导应该怎么当,如何发挥领导作用。
我的第一个观点是:目前经济和社会又在经历着一次历史上最大、最彻底的变革期,许多政界和经济界的关键人物对这场变革的本质理解不透,很大一部分公众的讨论都集中在错误的重点上,这种讨论受近100年来的思维定式的影响。危险的是,有人对这场变革的真正重要的方面及其作用毫无准备。人们给出许多很好的答案,可惜针对的却是错误的问题。
我的第二个观点是:领导和管理在这场变革中将发挥最关键的社会功能,他们决定着如何利用各种机会,如何避免风险。管理学自身属于最难以理解的社会功能,如果对管理学的理解没有什么大的突破,那么解决问题的潜力也无法被利用。管理学不仅没有被理解,而且这方面一些被普遍接受的观点危险地误导着大众。
当前正在进行这场社会变革的结果是,我们所做的事以及如何做事都将发生根本性变化,另一个根本变化是做事的目的。解决与变革有关的典型问题的方式和方法同样要发生根本变化,我们如何来设想和控制这些过程、发展的方向以及有关的机构。
做什么和如何做的变化
这场变革的推动力可以概括为四个大的方面,或许五个:人口方面、科技方面、经济方面和到处蔓延的债务。前四个问题相互牵连,相互影响,就又催生了第五个问题,我们可以称它为“复杂关系”。
消费
我前面说的,我们所做的一切事情,我们如何做事都在发生变化。例如,我们消费什么、生产什么,以及如何消费。发达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约50%—60%从消费中得来。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整整50年的经济增长,我们的消费到达了前所未有的饱和程度,这种成果是前几代人几乎无法想象的。虽然世界范围内还有更多的未饱和需求,但是经济不能满足一切愿望,只能满足需求,需求是一种人们能够支付得起的愿望。满足一切愿望不符合自然规律。认为经济可以满足一切愿望,或者必须满足一切愿望,那只是一种幻想。这种幻想出现在一些享受富裕时代的国家,再通过媒体,或一部分经济理论家输送到另一部分没有享受到富裕的国家,这些国家带着羡慕或者咄咄逼人的嫉妒在奋起直追。
但这毕竟还是幻想。从历史上看,大多数人带着出生时的愿望走进了坟墓。经济可以满足的购买需求不以人的愿望为前提,而是以购买力为前提。根据世界范围的债务情况看,至少很难发现新的购买力,特别是超出目前水平的额外的购买力。购买力是可供支付的、通过经济创造而获得的钱,或者通过借贷可以支配的钱。由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债务经济影响,即使在全世界最富有的国家里这两种可以支配的钱都消耗殆尽。由于这第一点原因,消费是经济发展的不可靠的支柱。
还有第二点原因。在发达国家里,在有购买力的民众阶层里,他们的消费特点已经发生了变化,除了食品、药品等以外,消费已经不再是像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满足紧迫的生存需求,而是满足愿望。大多数人除了购买每天需要的食品外,什么都不缺了,因为他们几乎一切都有了。特别是一些耐用消费品,如汽车、洗衣机、冰箱、电视机等。有些额外的新东西不能不受限制,但是往后延期购买也不会感觉到紧缺。人们可能拥有的某个电器不是最新的型号,但还是可以承受的。
一定程度的替换需求还是有的,主要是产品换代。这是科技进步,有的是生态科学发展的结果,但与以前的可不同了,包括什么转基因食品或者电脑机器人之类的东西。
在投资领域情况也类似,发达国家的基础设施都已完善:工业设施、交通运输系统、学校、游泳池和办公大楼等。最紧缺的是社会福利住房,这项基础设施水平高,消耗财力,在财政开支中远远没有销账。当然还可以想点别的更好的,例如,有些需要修缮的,需要更换的,但很少领域有紧迫的增加容量的需要。
这里适合的也还是更新,而不是扩大房屋。更新总是带来新的,但也危及到原有的,哪里需要安装利用太阳能的屋顶,那么就有同样大小的瓦屋顶不能再用了;哪里要安装光纤电缆,那么铜电缆就用不着了。要注意的是,光纤电缆只有铜电缆的几分之一成本,容量却高了300倍。
即使不容置疑的修缮和更新的需求也由于债务问题,受到了非常吃紧的财力限制。例如,问及政府为什么不来搞修缮和更新,几乎每次都是同样的理由:开支问题。问到生态投资为什么没落实,几乎总是这样两个理由:要么是因为暂时的成本问题,使企业、行业和各州的竞争实力受到减弱;要么干脆就是无钱支付。
生产
由于一系列的原因,我们的生产方式开始发生持续性的变化。这是现有的生产力过剩所迫,以及竞争中的企业之间和各国之间的生产力差距所迫。
人们必须接受的结果是:一切可以自动化的东西,在今后10—20年里将成为自动化;一切可以电子化的东西将变成电子化;一切可以不用人管的东西,将不用人管了;一切可以外包给别人的,统统外包。
无论今天有人报告,这里或那里的自动化程度又退步了,或者有人认为工作任务的外包出现问题了,但上述这些变化必将构成大趋势。我们刚处在这些发展变化的起点,不像有人认为的已经到了终点。在如此深刻变化的过程中,出现一点可以纠正的失误或者偏差,这都是不可避免的。但因此而得出结论,认为这是暂时出现的赶时髦现象,或者运动已经结束了,这是危险的。不仅是“业务流程的重组”,根本就是“业务重组”有它的道理,它所产生的结果是值得被注意的。也许这不是唯一的,但必定是对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中发生根本性变革的一种反映。
运输与销售
当前的运输模式和销售方式也同样发生着急剧的变化。我们已经处在这种发展的中间。几乎在所有国家里,近十年来要数销售渠道、商品配送形式和贸易形式的发展变化最大。但这方面的发展也还远没有结束。目前人们已经看到,例如,把货物从欧洲的一头运送到另一头,然后让运输工具再空着回来,这样的做法无论从生态角度还是从经济角度都没有意义。整个的物流系统发生着世界范围的重构。其结果是,目前的平面式或分级式的货物配送体系都被取消了,货物集散场地和货物流发生了转移。新的服务和生意机会出现了,这让以前陈旧的方式变得不合时宜了。
知识的利用
还有一种全新的进展,如彼得·德鲁克曾形象地描述道:前100年的经济发展是按照这样的模式“制造加上产品和人的流动”。目前我们已经走到这种经济形式的尽头。“制造并流动产品”几乎无论到了哪里都不再是大问题。即使很不发达的国家,如一些例子表明的,都可以在这个领域取得快的成功,不仅是赶上,甚至是超过。“使用知识”看来是新的问题,这点在后面还要详述。因交通状况恶化、市区的拥堵、空气污染以及“路上”和“工作”时间的严重比例失调等因素,“人的流动”至少就工作地点来说同样已经达到了极限。特别是我们有了技术,基本上允许我们不再需要把人送到工作地点,而是把工作送给人。这将产生工作地点、工作形式和工作时间,也许还有对工作的认识发生巨大的变化。其中有负面的,也有正面的变化。
我眼前没有这样的景象,人们坐在家里的电脑前面,实现“远程上班”。人类生活的本质是群体性的,而且还将持续若干时间。我宁可认为,管理中心和脑力劳动者集中工作的地点从市中心搬迁到城市边上,让人就近上班工作。已经有这样的例子,例如,一家美国的保险公司,他们把保险单的管理工作在爱尔兰完成,通过卫星通信完全可以实现,不需要让一个爱尔兰人再赶赴纽约。
原材料
在新的经济里,原材料将不再承担主要角色。人们将继续需要它,但原材料不再像最近几百年里那样,谁拥有了原材料,或者有了原材料的支配权,他就掌握了强权,就可以发挥影响力,就有了全球的重要性。原材料时代已经随着欧佩克石油组织的产生基本上已过了它的顶峰期。
第一,我们自己拥有如石油这类关键原材料比以前猜测的数量多;第二,原材料回收利用和开发替代物已经显现出效果。过分依赖生态的人可能认为目前原材料还是太少了,但即使能源浪费最大的国家里,能源消耗与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在下降,况且一辆现代化汽车上约80%~90%的原材料还可以继续回收利用;第三,新的经济也不再需要那么多的原材料了。汽车这个20世纪的典型产品已经达到原材料下降的30%—40%,而且下降的是非常昂贵的原材料。集成电路芯片这项21世纪的典型产品,其中的原材料有2%~3%的比例是便宜的沙子。真正最紧缺的是另一种原材料,即知识,如怎样把沙子做成芯片的知识。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最终还是知识最关键,知识是给人类带来富裕的原材料,还有必然与之框关的管理学也很重要。
脑力劳动
与此相关的还有人文素质,我们无论把它看得多重要也不为过,这里涉及的是手工劳动被脑力劳动所替代。在前面提到的有关自动化的前提背景下,我认为有两个主要观点值得怀疑:第一个观点是高科技经济;第二个是服务性社会。这两方面比重我们将有所增加,但不会是大量增加。
“高科技”成为媒体宣传的宠儿和人们关注的焦点,也引起兴趣和恐惧。然而产业经济中最大一部分却依然还是“低科技”和“非科技”(随着自动化的发展还将保持现状)。我们需要更多的是“高级工程应用”,尤其将增长的是各种工作的知识含量。
人们很容易发现,越来越多的工作需要有阅读和书写能力,今天的工作要求的文化程度明显提高了,不光是手工业的技能培训了。以前的砌筑工可以根据几张几乎不能称之为图纸的手工草图完成任务,明天的砌筑工也许要使用卫星联网的手提式CAD系统,调出最新版本的图纸,这张图纸也许是当他还在夜晚睡觉时被地球上仍处在白天的另一端做了修改而更新的。目前印度的软件工程师已经采用的做法,一天24小时分3班轮流工作,最充分地利用了昂贵的资源。
替代手工劳动者,主要并不是离开了创造价值的生产活动而改成服务业工作了,它意味着从体力劳动者向脑力劳动者的转移。
“服务业”的概念根本就是有问题的。无论从经济学上的分类、统计学上的界限、建立在此基础上的数据材料,还是由此得出的结论都没有意义,由于是误导人的,所以也是有害的。“服务业”是个没有含义的范畴,我们看到这个行业里有最低的工资(饮食业、超市等),也有最高的收入(银行、保险、软件业等)。服务业这个以前有确切含义的名称(它曾经把不能归入其他范畴的行业统统算进来,占国内生产总值5%)包括了那些不需要任何职业技能的工作(简单的卫生清洁工作)以及需要最高学历程度的工作(研究实验室)。这类行业里我们看到的公司固定资产有的低到可以忽略不计,有的高得惊人。越来越多的公司已经根本不能归到某个产业范畴,或者归到服务业了。譬如通用电气公司应该算做哪一类?它的40%营业额来自服务,而这个公司又通过消费信贷服务和租赁服务成为美国的最大银行之一,可是在不断发布的银行名录中却又从不出现。类似的情况还包括通用汽车和福特公司等。
失业率
手工劳动到脑力劳动的转移,加上一系列其他方面的发展,也带来了比以往更高的失业率,而且还会是较长时间的,对大批人群来说意味着有必要重新定位自己的职业。这绝不是像有些人认为的经济失败的结果,正相反,恰好是经济巨大成功的结果。
最近100年里,工人的生产能力成功地达到了极高的水平,今天我们不需要这样的工人了。产业工业现在要遭受以前从事农业生产人口同样的历史命运,有过同样命运的还有发达国家从前比比皆是的家庭服务人员,现在的数量已经不值一提了。随着工人队伍的变化,由他们成立的、百年历史上占据社会主要成分的集体组织也将消失,或者发生急剧的变化,这些组织包括工人党和工会。
对于那些直接涉及人来说是痛苦的,必须尽可能给予社会援助,这将给社会带来太大的考验。我们虽然不能阻止发展,但同样也难以阻止人们为了任何的财产利益所做的顽强斗争。然而这种变革是一种成功的结果,而不是失败所造成的。这种变革同时还是以原材料和人工劳动为基础的经济向依靠知识和脑力劳动的经济相转移的结果。由此可以得出结论,普遍认为将来不会再有生产,只有服务的观点是错误的。生产,并从生产中创造价值是必要的,就是在发达国家也将是这样。为了生产,我们只是需要更少的产业工人。
劳动力成本
今天还在进行的工资讨论和为工人工资的斗争,不久将没有意义了,因为劳动者的工资将只占有限的部分,大约占全部成本的5%~10%。这个比例在世界上管理最好的公司里已经成了现实。这种结果将来对工会的影响、对党派面貌和对政治的影响将是巨大的。还可以得到的结论是,认为工资总额的压力下降了的观点,同样也是错误的。实际上没有哪里由于有了计算机和自动化而下降了工资总额,有些例子中得到降低的并不是T资总额的绝对值,而是相对于产值的工资总额。电脑化以后,同一个生产平台效力提高了,这当然是一种改善,首先下降的是操作人员的数量。电脑化以前,由多名廉价的手工劳动者完成的事情,现在可以让更少的,但却贵得多的脑力劳动者来完成。传统的钢铁生产中需要许多比较廉价的钢铁工人。一个现代化的钢铁厂只需要少数的人员,其中传统意义上的钢铁工人数量微乎其微。另外“少数”的人却是高技术的昂贵的脑力工作者——专家,如电脑操作人员、金属学专家、编程人员,他们光是培养费的代价就超过了一个工作岗位的资本投入。
新经济也将不再符合我们今天100年来一直沿用的经济学理论。所有经济理论中的一条基本原则是,无论一种经济、一个行业,还是一个企业,要么是资本运作型,要么是资产运作型,从来不是两者同时兼顾,过去100年来一直都是如此。这个理论过去是正确的,但现在开始错了,现代经济可以两者同时兼顾。
这一项进步的最先实践者是现代医院这种机构形式。虽然它给我们带来极大的社会忧虑,但是人们还是不太了解其实质。医院是最先大量开始既是资本运作型,又是资产运作型的机构。医院的成本之所以高,而且还难以降下来,主要是因为医院同时需要有最贵的设备,还要有高级的专门人才。相对算是便宜的X光透视设备可以由廉价的劳动力来操作,而使用昂贵的计算机断层成像( CT)设备可就需要一支高代价的专家队伍了——电子专家、核子物理专家以及高学历的医务人员。
人们可以把这种变化称作历史上常提到的“工业革命”。过去工业革命的影响首先是社会方面的革命和转变。这里讨论的“革命”虽然也是,但主要性质并不是技术方面和工业方面的,而是社会方面的。如果人们单从(或者主要从)技术角度来看,那么就不能理解技术。
原因的变化
正在进行中的变革过程将改变我们所做的一切,也将改变我们如何去做,同样还改变着我们为什么要去做。原来的经济学理论认为,一种经济要么是资本运作型,要么是资产运作型,但又没有能给我们提供任何说明,一旦这种“理论上的不可能”成为了现实又该怎么办。现在看来我们似乎不仅要把这些经济学理论搁置起来,从多方面看来,我们好像完全需要一种新的经济学理论,并对经济学要有新的认识了。为什么呢?
我前面提到,发生当前这场重大变革的推动力之一是波及世界范围和各个社会领域的债务问题。债务不仅是变革的推动力之一,它同时又是使一切受到阻碍的因素。我们现在有了历史上最大的绝对债务和相对债务。除了瑞士和其他几个像卢森堡等小国以外,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可以从税收中支付国家债务的利息。他们是在用新的债务来支付的,到处出现的这种复利效果在发展成毁灭性的结果。社会的各个领域都有债务,无论公共财政、私人家庭还是企业都有债务。很多国家公布的数据是不符合实际的,都是加工美化过的,或者是隐瞒、压缩过的。负债的局面通过温柔的手段在短时期内不会有所改变。用提高税收的办法在一些国家里根本行不通,在所有国家里至少是困难的,政治上也是不可取的。靠社会分摊的技巧已经用到了极限,还能从谁的身上再多拿掉一点,以达到可以看出来的效果呢?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观点,只要有债务,必定也有债权。哪里有借债人,那么一定也有债权人。但如果债务人不能偿还,甚至利息都付不起了怎么办?那么债权就一文不值了,或者数值需要修正了。现有的实际资产,即财产价值在这种处境里没有多少“价值”,因为在经济中价值的高低根本就是根据条件而定。无论什么理论,还是什么评价方法,实际上是没有价值的,只有价格。一个经济学意义上的物品的“价值”就是下一个买家愿意支付的数额。某物的“价值”就是人们不必去用金钱来衡量时才存在。这个道理可以在许多国家急剧跌落的房产价格上清楚地看到。单是瑞士国内的房产价格在20世纪90年代就跌落了超过400亿瑞士法郎。当我在1990年第一次提出房价下降的危险时,当时人们的反应是相当不理解。
一旦经济进入偿付能力的窘迫中,那么“很有价值”的东西要拿出来利用时也受到很大限制了,这也包括通过银行来筹集资金。假如在几年的经济衰退之后出现这样的局面,那就用不着我再来解释了。但我们是在经历了历史上最长的繁荣期尾端时遇到了这个问题。所有的社会领域本该到了炫耀自己的经济成就的时候,若真是这样了,那么我们就可以舒心地展望未来了,但情况却是正相反。
金融形势是令人担忧的,首当其冲的是美国,几乎所有国家的股票市场都到了金融市场随时崩溃的地步。日本的经济泡沫在1989年破裂了,这个国家自那以来处在通货紧缩的危机中,目前还看不到结束的迹象。在日本没有(或者还没有)造成社会灾难,那是因为整体的其他环境还继续保持有利,其他市场还没有受到影响;或者也许是日本人的个性原因,他们不热衷于街头政治。
一旦美国的股市要崩溃了,那将是难以挽救的,极有可能还要波及世界其他的股市;而且不光是股票市场,还包括债券市场,除此以外还有货币市场和原材料市场。
尤其重要的是在美国,两代人的积蓄被放到了赌局上,人们在陶醉中通过华尔街让钱以养老基金和投资基金的形式进入了证券市场,换来的却是完全不能遵守的承诺和期待。目前公众得到这样的宣传,人们普遍相信股票市场将永远向上发展,最坏的可能也就是短期的调整,但这种调整绝对可以看作是“有利于”继续购买的机会。
如何能够实现这样的发展,为什么能够这样发展?一部分理由可能来自某些政治家的行为,以及某些政策。可能我们的经济理论是错误的,这些理论什么也没有解释,只是看上去好像做了解释。这些理论虽然复杂,但几乎内容空洞,既没有解释人为什么要搞经营,也没有解释如何来做,没有解释为什么会有钱、什么是钱、为什么有利息、利息是什么、为什么利息的高低可以不一样,还没有解释经济为什么增长、为什么以一定的比例增长,也没有解释为什么有些国家尽管做了一切努力并得到了帮助,经济却还是不增长。对于什么是市场、市场有什么目的、资本从哪里来的解释也是令人不满意的。对一切问题我们立即得到了答案,大多数听起来那么有说服力,让人立即要去接受这些答案。但仔细想想却又处处遇到了矛盾、缺陷甚至是废话。
经济和社会的变革,还有世界上那些“最富”国家的国际债务的推动作用,可能要迫使我们重新来理解经济和经济运行,思考为什么我们要做那些事,如何来做。
以上就是我的观点,经济和社会巨大变革导致了我们做什么、如何做、为什么要做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