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亚伯拉罕·马斯洛(1908–1970)是一位美国行为心理学家,出生于布鲁克林,在威斯康星大学学习过。他既从事管理实践,又从事学术研究。作为学者,最能引起他兴趣的是灵长类动物的社会行为,他先后在哥伦比亚大学、布鲁克林大学、西方行为科学研究所和马萨诸塞州的布兰迪斯大学工作。在布兰迪斯大学工作时,他创作了《动机与人格》一书。他的著作还有《走向人类心理学》(1962)(Towards a Psychology of Being)、《心理学》(1967)(The Psychology of Science)、《人性未来研究》(1971)(The Further Research of Human Nature)。
亚伯拉罕·马斯洛是20世纪50年代末人类关系学派的重要代表,《动机与人格》一书以“需求层次理论”闻名于世,1943年,马斯洛首次提出了这个概念。马斯洛指出:“人类的需求是逐步上升的,如果想要激励一个人就应该理解人的这种需求结构。”
最基本的是生理需要,诸如拥有衣服、住所和食物等。马斯洛说到:“这些需求是非常现实的。人们必须依靠食物而生存,假如没有食物那会怎样呢?然而,当一个人已经解决温饱了,他的需求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当一个人的最基本的生理需要获得满足后,其他需求就会出现:“如果人的生理需求能够得到满足之后,那么就会出现更高的需求,这种需求我们统称为对安全的需要。”马斯洛又写道,“如果一个人在这种状态下生活很长时间,我们就把他称为为了安全而生活的人。”
接下来的需求是对社会或情爱的需求,尊重的需求。随着这些需求的满足,人们的需求将逐步上升,马斯洛称为“自我实现”,即一个人实现自己潜能的需求(稍后,马斯洛用Eupsychian一词来形容由1000名实现了自我潜能的个人,栖身在安全的小岛上,不受任何干扰而形成的文化)。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为我们展示了一个研究人类动机的理性框架。但这个理论却忽视了人性本质——得陇望蜀,人们是不会局限于少数几个需求)。例如,当问人们多少收入会使他们感到满意的时候,不管他们现在的工资是多是少,他们报出的数目都是现在实际收入的大约两倍。
但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也促成了人际关系学的形成,为它制定了规范,也使人们对动机有了新的理解。马斯洛的理论否定了过去人们简单地认为只有罚款和开除才是推动力的观念。现在,影响人们发展的动机也与奖励机制联系在一起。马斯洛的关于“自我实现”理论极大地丰富了管理学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