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卓越领导者,你的信念是什么?你对自己的看法如何?你怎样影响别人?你为人果断吗——是,不是,还是也许是?你觉得自己应该得到什么?你所做的一切是不是就为了得到别人赞许?你的自我价值是不是需要用成功来证明?什么时候你觉得在你的领导过程中你很信任别人?这些问题跨越年龄、性别、职位和地域,不管你是为大公司工作还是经营着一家夫妻店,不管你是企业的领导者,还是管理者,对这些问题的回答都会直接影响你能否达到事业的顶峰,或者会不会最终陷入事业的僵局。
约翰·亨斯曼白手起家开办化学公司,后将其经营成价值超过120亿的企业,他在其畅销书《胜者永不欺骗》中写道: “生活中生意场上都没有道德捷径,人大致可以被分为三类:不成功的、暂时成功的和持续成功的,他们的区别就在于品格。”
领导人拥有的品格是种多样的,在我的课程中我曾这样指出:领导人往往想的就是领导力的各种品质和如何在实际生活工作中运用它们。
领导人对未来拥有清晰的愿景,他们还将这一愿景与周围的人分享。
领导人勇于承担风险,即使没有成功的保障,他们仍然直面危机,不断前行。
领导人拥有诚信的品质。他们真诚坦率地对待每一个人,从不说假话,信守承诺。
领导人是谦逊恭顺的。他们善于汲取周围人的优势和知识,懂得倾听和学习。
领导人有先见之明。他们总是着眼未来,预测可能会发生的事情。他们的预先设防以对付潜在的威胁,同时还为未来的机遇储备实力。
领导人专注于重要的事情。他们将自己与公司的时间和资源都投入到可以创造重要价值的活动中去。
我经常在不同的场合指出:迄今发现的最伟大的秘密就是:卓越领导者会成为他想成为的那种人,这是因为他以心理健康来作为标准,并指引其发展的。我对我的学生说道: “由于卓越领导者的心理现象极其复杂,每个人的情况又千差万别,所以,我们不能像测量血压或体温那样划出一个心理健康与否的明确界限。”但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衡量一个人心理健康的程度。
第一个方面:正确认识自己。
一个领导者对自己了解得越清楚,就越能做出正确的决定,得到更好的结果。此时卓越领导者所要做的最重要和最有价值的会是什么?答案是“思考”。你思考的质量决定了你的战略选择和决策的质量,决策的质量又决定了你行动的质量,而行动的质量又决定了结果的质量,最后结果的质量几乎决定了其他一切,特别是在商场上。
思考和行动中最重要的字眼之一就是“后果”。重要的行动可能具有严重的潜在后果,如果一个行动的后果无足轻重,那么这个行动本身也就不重要。因为行动是基于思考的,故此你的思考方式可能会产生重大的后果。在这样的情况下,你就要对自己作出正确的认识。这正如我指出的一样:能正确对待自己,有自知之明,对自己有恰如其分的评价,不自卑和自傲,这样你能意识到一流的公司拥有一流的领导者,二流的公司拥有二流的领导者,三流的公司,很不幸运的是,在这个竞争十分残酷的时代,只能被淘汰出局。你能为公司所作的最重要的贡献就是成为卓越的领导者,承担随之而来的责任,勇猛前进。
第二个方面:能正确对待别人,善交友。
也就是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久前,我在与某大学的校长,也是我高中同学共进晚餐时,问起他最近在忙什么,他回答说: “噢,我今天炒了一位教授的鱿鱼。”在场的一个人于是问: “为什么呢?因为他不称职吗?”院长回答道: “不,他的专业在当前是很热门的,他在这个领域做得很不错,但问题是,他所在部门的同事都知道只要他参加教职员会议,会议就会在争吵中结束。他绝对不可能与别人和平共处,而且在部门内制造了很多难以解决的摩擦和冲突。”由此可见,正是人际交往能力的缺乏使这位教授的其他才能失去了发光的机会。
这个例子明确指出了领导者的第二个致命弱项,即缺乏建立人际关系的能力。这个弱项主要有两个方面:我们做得不对(指令过失)和我们应该做对却没有做对(疏忽过失)。
指令过失。在今天的社会,领导者如果是恼人的、令人麻木的、冷谈的、傲慢的,甚至是恃强凌弱的,他们就注定会有这种行为。这种行为作风已经猖狂了半个世纪了,现今的社会已经不再是它们的天下。即使拥有智慧、勤奋、对商业有敏锐的管理的技能,也不能弥补人际交流能力的缺陷。在人力资源领域有一句这样的俗语: “我们会因为某人的技术能力而雇用他,也会因为某人缺乏人际交往能力而解雇他。”
疏忽过失。我们常常惊讶于许多公司的中层管理者竟然忽视了一些最基本的社交准则:
- 当你和人交谈时,一定要注视着对方的眼睛。
- 记住并叫出别人名字。
- 和人谈话时,说或做些能让对方感觉到你在聆听和领会的事情。
- 不要去控制谈话,也不要占用了整个会议的时间。
- 真诚地询问他人的想法和行为。
- 在别人讲笑话时笑一笑,有一点幽默感。
- 称赞他人在工作中的勤奋和努力。
- 在开会和打招呼的时候对人微笑。
要培养有效的人际关系能力,我们还有以下的一些提示。
提示一:获取反馈意见。这个方法是保持进步的黄金法则。接受反馈意见,并通过这些意见了解员工的真实想法。确定给出意见的人带着单纯和正确的目的,抵制报复的情绪和冲动。
提示二:参加培训活动。走出你的办公室,参加一些真正能给你带来提高的培训活动。这对你自己来说是一项很好的投资。有必要时,可以放下工作去参加这样的培训。
提示三:练习,练习,再练习。每次选择一个方面的能力加以改进,每天针对这项能力做10次练习。为了帮助记录,可以准备一枚硬币,每次运用这项能力的时候,就从口袋里拿出一枚硬币放到另外一个口袋里。
基于上述提示,我认为人际交往能力的缺乏将不可避免地降低领导者的价值。因为与人交往时,善意的态度(如尊敬、信任、喜悦等)必须多于敌意的态度(如怀疑、嫉妒、憎恶等)。
第三个方面:能正确对待工作和学习。
有人说,工作和劳动,学习对于心理健康之重要,犹如身体之必需维生素。因为饱食终日而无所事事,即使体格再健壮,其精神也是空虚的。
每个人都会在头脑中为自己画一幅像。这种头脑的自画像是人的价值观、行为和个人形象汇总。在多数情况下,领导者的一个最大不足就是完全意识不到自己的缺陷。举例来说,那些总是立即否定别人观点的人,可能以为自己是经验丰富的人,完全知道什么样的观点能成功,什么样的观点会失败。这些人并没有意识到在别人眼里,他们已经成了一个刚愎自用的、拒绝接纳别人建议和意见的人。如果发现这一状况呢?一位权威人士为我们指出:谦逊领导人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他们通过不断的学习来提高自身素质。因为知道学无止境,所以他们从不会停止学习。篮球教练帕特·莱利曾说过, “如果你没有进步,那就意味着你正有退步。”
注意从你遇到的和合作过的人身上吸取优点,谈话的时候也要注意倾听。要时刻保持学生的心态,牢记开卷有益。吉格·金克拉曾说过: “不是所有爱看书的人都是领导人,但所有的领导人都爱看书。”
阅读之于头脑就好比锻炼之于身体。从现在起下决心每天读30–60分钟有关你所在领域的书,以这样的速度,你每周可以看完一本书,每年50本,10年500本。时常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巧,你很快就能形成自己的制胜优势,令你比那些不注重吸收新知识的人更具竞争力。
第四个方面:能正确对待环境、适应能力好。
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总在不断变化之中,秋去冬来,人们应当调整自己的衣食住行以适应四季气候的变化。我们的外部环境只是一部分,在任何所面对的环境中,可供自我选择的那部分环境就是来自我们内心的东西。那就是,我们可以调整我们的内心情绪,可以调整我们的态度、情感。这也就是被玛丽莲·萨旺列在第四位的自我调整因素。
我非常理解达斯丁·霍夫曼,他在电影《雨人》中扮演那个孤独症患者后,要花上数个月的时间来重新恢复到一个正常人的样子。他把这个角色演绎得如此逼真,竞使自己完全融人了角色之中。他全身心地培养自己的情绪,使自己相信他就是那种人。
人类的大脑是一台令人惊异的机器。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让它假装相信许多事情。这就是直接的自我说服的力量。假如我每天都告诉自己: “我是一个成功者,我相信我自己,我在所有的事情上都充满信心……”如果我的行为和对自己说的是一致的话,那我就会成为自己所渴望成为的那种人。还有什么会比那样更美好吗?我们可以感动我们自己。我们通过改变我们的内心环境来使们的生命发生变化。此刻你可能在心里想,不会像听上去的那么容易吧?是的,不容易,尤其是当你认为我们已积存了那么多的垃圾——负面的东西,有害信息时。我们应该坦白地讲,在我生命的每一天,我都在与自身的内心进行着较量。其实一个原因就是我已决心用我的一生去为领导艺术的发展而作贡献,让更多的领导者为他们的领导能力得到提升而感到自豪,可来自于我内心的心声在我耳边不停地回荡: “要改造自然,首先要适应自然,对待社会环境也是这样。”
是的,面对客观现实,要分析哪些是需要改变和可能改变的,哪些是不可能或暂时不能改变的,以此为依据来决定自己应该采取的态度和行为。对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麻烦,不退缩、不逃避、不幻想。如能做到以上四个方面,就可以使自己的心理处于一种和谐、自然的健康状态。
另外,这四条“正确对待”既可以作为卓越领导者心理健康的手段,也可以作为卓越领导者心理健康的目的,因为心理健康是一种理想和追求,没有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