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彼得·德鲁克,生于1909年,是20世纪杰出的管理和商业思想家。一位韩国商人把自己的名字改为德鲁克,希望以此能获得这位奥地利思想家的一些闪光的思想。这也说明了德鲁克的影响之大。 《经济学家》评论道:“在一个充满自大狂和江湖术士的领域里。他是一位真正具有原刨思想的思想家。”
德鲁克笔耕不辍直到80岁,写了许多涉猎颇广的著作。在伦敦当了一段时期的记者后,1937年德鲁克移居美国,于1946年写了《公司理念》(Concept of the Corporation )。这部具有开拓性的著作揭示了通用汽车公司内部庞杂的运营机制,指出这个汽车巨人与其说是一部经济机器,不如说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
之后他又写了许多著作。他创造了 “私有化”、“知识工人”等新词汇,并且他非常拥护 “目标管理”一类的概念。他的大部分创新被现代管理社会所承认。他极力称赞巨型企业,但也预测到了它们的衰落(他曾说“财富500强已经过时了”)。
一般在智力活动领域,对谁是第一名很难取得一致看法。然而在管理学领域内,却没有任何分歧。 《经济学家》评论道,“德鲁克在这一领域的各个方面都有了突破性贡献。”
从1971年起,德鲁克就在加利福尼亚州的克莱蒙特研究生院教书,他故意回避了哈佛大学等学术上显赫的大学的邀请。他也教授过东方艺术课,而且对奥斯汀(Jane Austen)的作品颇感兴趣。但他在这方面的两部小说并不像管理学著作那样成功。CONTENT
《管理实践》是一部名符其实的大部头作品。它涉及范围之广相当于一本大百科全书,书中所列举的历史资料翔实丰富。对于那些在实践中一步步探索的管理者来说,这本书既让他们感到惭愧又受到鼓舞。彼得·德鲁克曾宣称: “管理一直是一种基本的和占统治地位的制度,它与西方文明制度同呼吸、共命运。”他在前言中写道:“本书是多年来与管理者共同工作的经验总结。”
《管理实践》阐述了管理理论、提供了管理方法和有关技巧。更重要的是,该书创立了管理在20世纪社会中起着核心作用的论调。他将管理和管理者放在经济活动的中心。他写道:“管理者是工业社会中一个独特的、具有领导性的团体。进入新世纪,一直没有一种新的基本制度、新的领导阶层能像管理层那样很快地崛起。历史上,只有这种制度能如此迅速地成为社会所不可或缺的。”
《管理实践》以其内容大胆直率、条理清晰而著称。虽然德鲁克在管理艺术中设置了许多参数,但这些参数都符合基本原理。管理可以改变社会,然而社会的本质是永不改变的。在一段被管理界广为引用、令人记忆犹新的话语中,德鲁克一语道破了商业活动的天机:
“商业的惟一目标是创造顾客。市场不是由上帝、自然和经济力量创造的,而是由商人创造的。顾客对于产品的需求一般都早于产品的生产和服务的提供,就像饥饿的人对于食品的需求一样。这种需求会影响顾客的生活,并且伴其终生。但这只是理论上的需求,只有商人通过商业活动使它转变为一种实际需求的时候,就产生了真正的顾客和真正的市场。”
德鲁克提出商业的目标就是去创造顾客,因此市场营销和创新是它的两项主要功能。1954年他写道,“市场营销不只是一项功能,对于顾客来说,它就是商业的全部。”随着市场逐步成熟和竞争的日益激烈,到了20世纪90年代,也就是40年后这条概念才为人们所广泛承认。
对于组织存在的目的和实质,德鲁克提出了一套简明扼要、发人深省的看法。“组织并不是它的一种目的,而是实现商业活动和商业目的的一种方法。组织架构是一种不能或缺的手段,错误架构会直接影响组织的运行,乃至最终摧毁它……当提到组织架构问题时,第一,应该想到的是我们的商业目标是什么,它将会怎样?组织架构应该设计成为能够在5年、10年、15年里达到预期的商业目标。”
在《管理实践》以及写于1973年的著名著作《管理:任务、职责和实践》(Management:Tasks,Responsibilities,Practices)中,德鲁克指出了管理的5种基本任务:制定目标、组织、鼓励和沟通、考核以及人员培训。他提出“管理者与其他人的明显区别就是他的教育作用。人们期望管理者能有较之其他人长远的眼光和运作能力。据分析,这种眼光和能力定义了管理者。”德鲁克认为,这种道德责任表现在5个方面,“在每一个方面,都需要采取多种措施来确保整个组织保持一种良好的精神状态”:
- 具有严格的执行要求,不能接受平庸或低劣的表现,根据表现优劣进行奖惩。
- 各个管理岗位都必须对实际工作有益,而不只是整个晋升阶梯中的一级。
- 必须有一个合理、公平的晋升系统。
- 管理制度中明确规定谁能决定管理者的去留问题。而且,创立便于管理者互相沟通的各种渠道。
- 整合能力是管理者的必备素质。管理者在受命的时候,这项素质早已具备,而不是受命以后获得。
《管理实践》所描述的理论被人们称作“目标管理”(MBO)(management by object)。德鲁克写道:“管理者就是为达到企业目标而工作的……企业目标应是指导和控制管理者行为的主要因素,而老板不应是主导因素。”
德鲁克在文中只是写道,“通过目标和自我控制进行管理”,也没有使用什么时髦的缩写。德鲁克创立“MBO”的思想灵感来自于通用电气公司的哈罗德·斯密德。德鲁克和他有非同一般的关系。德鲁克还认为通用汽车公司的阿尔弗雷德·斯隆、杜邦公司的皮艾尔·杜邦和唐纳森·布朗都是“MBO”的实践者。
现在,“MBO”逐渐流行,但对它的解释却比当初德鲁克的意思狭窄得多。德鲁克写道:“管理者的任务必须取决于公司的执行目标。他们的工作成绩决定于对企业所做的贡献。管理者应该明确地知道,商业目标对于他个人的要求是什么?他的上级也应该明确对他的期望和要求他的所做所为——并且以此进行衡量。”
这样,德鲁克所说的“MBO”中人的因素被归入企业的范畴。目标管理不是一种用于理解、鼓励和满足的一般性工具,而是一种设定企业目标、然后向目标进取的显而易见的工具。
由于德鲁克主要关注的是通用汽车公司、福特公司等大公司,因此,这些大公司也相应地支持德鲁克。但理论也是向前发展的,在《管理的解放》一书中,汤姆·彼得斯将它描述为“是对于那种想当然的长久的抨击,是对超理性解决问题的长久的赞扬,这种方式把许多人都束缚在大企业中。”在一定程度上这种说法是准确的,但《管理实践》也对组织中过度的等级结构进行了鞭笞——德鲁克认为对于每一个组织,等级不能超过七层。
德鲁克还提出了以后管理者的“七项新的任务”。看到这些早在上一世纪40年代就写下的话语,人们对德鲁克预见的准确性非常吃惊。德鲁克认为未来管理者们必须具备:
- 通过目标进行管理;
- 能经得起大的风险,目光更长远;
- 能做出战略性决定;
- 能够建立和整合团队,让团队中的每个成员都能够根据共同目标管理和衡量自己的工作;
- 能够迅速清晰地交流信息;
- 通常,经理只要知道一样或几样功能就够了。但现在,这还差很多。今后的管理者应该将商业看作是一个整体,并且将这些功能结合在一起;
- 以前,经理被认为知道一样或几样产品或是一个行业就够了,但现在这远远不够。
1973年,德鲁克出版了《管理:任务、职责、实践》这样一本影响深远的著作,该书探索了管理的实质和作用并对早期的一些结论又做了新评价。但比较起来, 《管理实践》一书仍是一部最完整的著作,它为20世纪60年代管理思想迅速出现和发展打下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