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要从北京飞回台湾,到了机场,办好登机手续后,发现时间还有一个小时,正想要去找椅子坐下来的时候,发现机场内有“XX银行”卡友可以使用的机场贵宾休息室,心想,背着笔记本电脑,在外面跟大家抢椅子坐,也不太舒服,既有贵宾休息室可以使用,当然就要利用喽。
经过一番思量,确信自己身上带着的白金卡,是可以进去使用贵宾休息室的,就大大方方地走进去了。
热心的服务小姐迎面而来,递给我一张Menu,我看着Menu上面的东西,不多,但都没有标价,正在犹豫时,小姐说:“这些都是免费的,你要点些什么?”我心里高兴了一下,不用钱的耶,有“XX银行”白金卡真好!但是,我也不贪心,只点了一杯小小的杯面以及一瓶可口可乐。
东西送来后,小姐顺便拿了一张签单给我,说是使用贵宾休息室的纪录,我看上面没有价钱,就放心签上自己的名字。后来,边吃面边看签单的存根,才发现上面写着这几句话:
- “XX银行”鼎极卡/白金卡适用(嗯,我是白金卡卡友)。
- 白金卡友未刷当次团费或机票款时,每次使用贵宾休息室将扣除红利点数1 200点。
看到这里,我口中的杯面差点喷出来。因为我是公务出国的,所以机票是公司出钱买的。
算一算,我手上的杯面和可口可乐,价值1 200点,每刷卡消费30元,才能累积一个红利点数,那这份杯面和可口可乐岂不等于36 000元的消费额?
天啊!叫我怎能不心痛?虽然说是扣除红利点数,并非花费现金,但也未免扣除太多了吧!一时怒火中烧,我就跟服务小姐再要了一瓶可口可乐。
回到台湾的第一个动作,就是打电话向“XX银行”询问这件事,银行服务人员说:“这是去年九月更改的条文,为了清楚地知道,有哪些卡友没有刷卡支付团费或机票款,而去使用贵宾室。而且,进去贵宾室之前,服务人员也只知道持白金卡能进贵宾室,但对于是否要刷卡支付团费或机票款这件事,则完全不清楚。”
对此,我觉得“XX银行”的这项服务,对我们这些公务出国的人来说,“有”跟“没有”都差不多吧!我不能认同这家银行的做法,感觉上,好像是怕卡友会占银行的便宜,才想出这样的方法。
老实说,贵宾休息室并不是每个机场都有,卡友也不是为了享用贵宾室而天天出国;进了贵宾室,也不会为了回本而每样食品、饮料都叫一份来使用。而且,使用一次贵宾室的代价,以1 200红利点数为计,未免太高了,好像是变相强迫消费呢!
基于心里这种不爽的感觉,未来,我应该也不会再想使用“XX银行”的信用卡了吧。你要说我小题大做也好,说我小气心痛那些红利点数也好,我就是不想再用这张信用卡了!反正这年头,剪卡不是难事,申请信用卡更不是难事。
最后,建议大家出国前,先搞清楚手头上的信用卡使用贵宾室的规则,免得到时候像我一样,边吃杯面边心痛。
这是一位研究生同学通过Email转送给全班同学的信息。然后,这封信会再转送给多少人?会不会传送到“XX银行”员工手上而向他们的高层主管反映?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过去没有电子信息网络的时代,一位顾客如果遇到不好的服务,会在24小时内向12位亲友诉说,在72小时内向23位亲友诉说,一周后会有72位亲友知道。现今电子网络发达的时代,这种坏事传播的速度是不是更快?那家银行的老板如果知道这些数字,会不会寝食难安?
虽然说,现今银行信用卡业务竞争太激烈,而机场贵宾室使用空间的成本也相当高,都可以构成银行存信用卡卡友权益上动手脚、斤斤计较的理由,但是,有一条铁律是绝对不能破坏的,那就是“顾客不可欺”,银行绝对要以诚信对待顾客。
既然想要削减顾客的权益,就请大大方方地告知顾客,并提出可以让顾客信服的理由。而不应该像某些银行一般,为争取信用卡客户,明里宣传顾客可以使用多少机场贵宾室、免费机场停车或接送多少次等等,暗里却缩减顾客的某些权利,而又暗渡陈仓,在密密麻麻的信用卡使用“须知”或“规则”中动手脚,因为多数顾客不会去仔细阅读那些条文。
可是,这种剥夺顾客权益的小伎俩,终有一天会被顾客看破而得到报应。
虽然,像故事中的卡友,只是被扣除红利点数,并未花钱购买杯面和可口可乐,但却有形同花费36 000元的“感觉”,有被剥削的“感觉”,而在我一再强调的“感觉等于事实”这个定律下,终究导致对“XX银行”的不满,而且进一步传播宣泄他不满的情绪。相信这家银行因此遭受的损失,将远远超过顾客“感觉”的损失36 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