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每年都会涌现出成千上万的新公司,我们怎么解释这种创业行为?尽管以下所述诸多因素与目前的创业气候多少都有些关联,但是,你的创业动机也许并不仅仅局限于其中某一种。不过,有一点是千真万确的:今天是你实现创业梦想的大好时机。在发明创造和销售的历史上,还从来没有这么多人走上了创业的道路。所以,就存在这样的可能性:参与游戏的企业家越多,打破常规的超凡企业家也就越多。
·戳破大公司的幻象
并不是说企业家们一定要给出令人信服的证据,而是,对于你死我活的竞争来说,创业之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令人心驰神往。还有很多人认为在《财富》500强公司里的工作最有价值,但是,已经很少会有人还继续“信仰”它们了。就像没谁还会相信大公司会对员工忠诚一样,员工也觉得没必要保持对公司的忠诚。数字最有说服力:70年代早期,每5个美国员工就有一个在《财富》500强的公司上班;到了90年代,这个比例降到了1比10。《财富》500强公司对GNP的贡献,从1979年颠峰期的58%,一直在持续下降。
·美国精神——持续的经济繁荣
这两者是一个强有力的组合。在内心深处,“本·富兰克林精神”正从我们每个人身边渐走渐远。在这么一个鸿运高照的年头,那将是一种耻辱——彻头彻尾的不爱国——如果不去充分利用时代机遇的话。
·网络
没有人“真正”知道网络经济还能繁荣多久,也没人晓得它对我们生活的影响究竟有多深远。人们甚至不清楚,因特网究竟是一扇通往无数机遇的金色大门呢,还是一只既叫人兴奋不已,又危机四伏的“潘多拉之盒”,亦或是两者的疯狂组合。但是,它是活生生存在的,在美国商务史上前所未有地、极大地孕育、推动了新经济的成长。十几年前,知道因特网的人寥寥无几;现如今,它已经发展成为一个产业,代表了经济的一个崭新的、巨大的组成体。新创企业家们已经成为这次科技繁荣中的关键角色,即便是非技术型的创业者也会被这一媒体中的无限机会深深吸引。他们也许正在发明制造新的小玩意,他们也发现,可以利用因特网卖掉更多的这类小玩意。
·萎缩的选择余地
80年代的本科毕业生里,有四分之一所学专业与商务有关,有五十万之众获得了MBA文凭。考虑到接受商务教育的人数,再联系企业精简规模和外包业务的发展,创业更像是一条确保个人就业机会的最佳渠道。
·起步成本
不仅入门费用降低了,连这些费用的预期也降低了。开始一个专业化的运营——包括只有一个人的小公司——由于一些现成的、价格适中的科学技术的应用而变得很方便,比如电脑(包括笔记本电脑、组织者和在所有平台上运行的绝妙的软件)、高级电话系统和办公设施等(复印机、高品质打印机、传真机等等)。另外,交易费用和市场实时进入的费用也大幅降低了。结果是,重要技术领域的准入门槛大大降低了。
·唾手可得的知识
创业潮流引来学生、教师、学者、记者和广大民众的强烈兴趣,这反过来又成为一种动力。当知识基础膨胀后,会产生更多的创业冲动。另外,还有一种新的企业家——“中继器企业家”,他们不是只对一项业务从一而终,而是创立一系列的公司。这些“专业企业家”增加了知识的存量,激励其他人认识到创业不仅是一个口号,更是一项事业。
·社会进步
虽然任重道远,但是,我们这个社会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有一个很有说服力的现象:在美国,现在女性创业的数量要比男性多。尽管这些企业规模都很小,但是他们证明了美国妇女身上存在的巨大的创业精神。另外,非洲裔美国人和西班牙裔美国人正在崛起。伴随着少数民族中产阶级的发展和扩张,亚裔美国人已经是各经济梯队中强有力的商务力量。还有一股力量来自移民,他们当中追求创业梦想的人远远高过平均比率。瞧瞧硅谷的温诺德·郝斯勒,他在27岁那年.与人合作创立了“Sun微系统公司”,如今已经是首要风险投资公司“克莱勒、帕金斯、考菲德和拜尔”的伙伴公司。
·SBA
“小型商务管理”,以其众多的分支机构,为刚起步的企业家和其他人十提供了基本的专家和支持,这些人急于将他们的运营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水平。政府机构和私人基金为了建立有利的创业环境走过了很长一段路。你可以抱怨山姆大叔不能满足你全部的需求,但是,这个身材魁梧的大汉的确创造了一些新的业务。
·Hipness
“是人都在做”绝非微不足道的因素。时髦的孩子们以前喜欢买“斯图拉丝”,结伙搞乐队;如今,他们以股票结成伙伴关系。
·意义和自由
这是“最后一个,但不是最不重要的”范畴。在实现个人生命伟大意义这方面,创业能比其他方式提供多得多的机会。这种方式也响应了人们掌握自己生命和时间的渴望。总的说来,极大地促进了企业家成长的,是个性(疯狂的动力等)与良好的环境(先进的科技和繁荣的经济等)共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