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是一个神奇的话题,围绕着她争论不休,况且不说实践的复杂多样性,就连一直寻求规律的研究,面对管理也只能得到丛林一般的理论体系,再将这种体系放在千变万化的情境之中,其精彩纷呈便很容易想象。
当中国改革开放走过30年历程,引起举世瞩目的时候,无论是学者还是实践家,都在思索管理这头大象在中国的丛林里是怎样生存和发挥作用的?有无中国的管理大象?例如,社会上流行了很多管理时尚,如中国式管理;理论界也出了不少带有中国特色的理论,如东方管理学等;实践家们也纷纷创造自己的管理理论,如轮盘管理;有关管理机构也积极呼吁中国学派的形成,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十一五”发展战略中明确提出了“逐步建立管理科学中国学派的学科基础”的战略目标,等等。面对如此热烈的现实和诉求,我们试图吸引对此有兴趣的各界管理研究者和实践家坐在一起交锋,逐步形成对中国管理情境下这头管理大象的更全面和深入、甚至相对整合性的认识,于是萌发了召开专题论坛的动议,且立即得到响应。但正像对该话题存在多彩观点一样,就论坛名字也争议良久,为了拓展视野、包容不同学术观点、吸引来自相关各界人士参加,我们在会议主题中放弃了“中国管理学派”、“中国式管理”、“中国特色的管理理论”等字眼,而采取了“管理学在中国”的称谓,该主题对任何人都没有约束,但有逻辑,即从中国实践看管理学发展。并于2008年3月29–30日在西安交通大学召开了第一届“管理学在中国”学术研讨会,与会学者围绕“管理学在中国”的历史演进、宏观思考、理论构建、教育研究、管理实践以及管理学与中国文化六大主题进行了研讨。为了观点争鸣,会议事先设计了主题报告和评论嘉宾,并为每位与会者提供发表观点的机会,刺激争论和交流,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参会人员积极陈述己见甚至热烈争论,几位院士和教育部、基金委领导也始终与大家一起讨论。
为了吸引更多对管理感兴趣、有经验、有哲学思考和管理智慧、对理论和方法论有深入研究的人加入到这支队伍中,继续这种有意义的探索,根据会议有关参加者的建议,决定将“管理学在中国”开成系列会议、品牌会议,长期坚持,相信必将对中国管理实践和理论研究有所贡献,并成立了会议学术委员会等,决定第二次会议由教育部科技委员会管理学部、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管理问题研究中心、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主办,管理科学学报编辑部、管理学报编辑部、《管理学家》协办。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和管理学报编辑部做了大量具体操办工作,如为了扩大会议影响、邀请更多有识之士参与、更好组织会议,专门在筹备期间拜访了众多学者、专家,还于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召开华南区有关专家研讨会、于上海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召开长江三角洲有关专家研讨会,与会专家提出了许多非常宝贵的建议,使会议更加出色!
本次会议论文集收录论文97篇,有理论研究、实践探索、理论体系构建,也有关于“管理学在中国”的未来和突破点的分析,还有中外管理比较等。为了交流和争论,我们将大家的论文汇集出版,以便更广泛地传播和获得更大范围的关注和批评。
在我结束这段文字的时候,我首先要感谢积极参与撰文并出席会议参与交流的各位学者、专家,没有你们的热情参与和关注,就没有这样引人人胜的论坛;要感谢教育部科技委管理学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管理学部等部门对会议的大力支持;感谢郭重庆、刘仁怀、刘源张、汪应洛、王众托等院士对会议的支持以及愿意继续作为大会的顾问;特别要感谢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张金隆院长请缨筹办本次会议以及《管理学报》编辑部主编蔡玉麟老师不辞辛苦的奔波和协调以及他创造性地操办会议!还要欢迎更多关心和支持这个会议的机构和专家申办下次和以后的会议。
衷心祝愿所有与会者有更多收获!热切希望“管理学在中国”系列会议越办越好!
本文为作者席教授在“管理学在中国”论坛上的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