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block迅速普及,下载次数达2亿。就我自己在广告科技公司任职的经验,这背后的原因显而易见:Adblock容易安装,而且能立刻发挥作用,让网页看起来更干净、页面下载更快速,并能阻止广告商追踪使用者浏览网页的纪录。Adblock的效果极佳,即使广告巨擘如Google和脸书(Facebook),也无法闯关成功。
阻挡广告的论辩愈来愈两极化。反对者把阻挡广告比拟成窃取内容,他们主张,接触到广告,是读者阅读免费内容应该付出的代价。另一方面,拥护广告阻挡的一方,主要是制作这些软件的公司,以及网络盗版激进分子。他们批评广告对使用者体验的影响,但他们最大的担忧还是在于使用者行为追踪,许多广告公司追踪使用者的行为,根据使用者在网络上的活动,来了解他们的兴趣。广告商利用这些信息,提供可能符合使用者兴趣的广告。
然而,很多人并不知道Adblock对网络未来的冲击。这类软件让网站无法产生广告收入,而这通常正是网站的主要收入来源。把广告摆在内容旁边,可帮网站支应制做内容的庞大固定成本。每次当广告出现在网站访客眼前时,许多广告商就会支付网站不到一美分的钱(一般人则误以为,只有当广告被点击时,广告商才会付费)。但Adblock切断这类收入来源,让网站甚至难以打平储存与传送内容给访客的经营成本。根据一份报告,美国出版商因为Adblock而失去超过9%的广告营收。对一些网站来说,特别是主要读者是科技爱好者的网站,广告营收的减幅甚至高达50%。随着Adblock的普及度不断攀升,以及广告营收持续下降,很多网站恐怕会面临财务破产的威胁。
出版业的广告收入衰退,对网络使用者来说,是相当值得忧虑的事。第一,这种情况可能迫使网站退出市场,破坏市场竞争,减少可供选择的内容。最可能受害的,是那些没有平面或电视媒体补贴的网站。这直接挑战到网络所拥戴的「内容民主化」概念。第二,这几乎一定会增加使用者成本,因为网站被迫要对原本靠广告营收补贴的内容,收取费用。第三,这可能逼使出版业推动立法,把网络的未来交到立法者的手中。
Adblock的支持者最常引用的,就是普及度不断攀升正是最好的证据,显示网络社群都很担忧追踪网络行为的做法。但研究指出,大多数使用者并不了解网络行为追踪,对于此事也没有太强烈的意见。美国加州大学柏克利校区(UC Berkeley)进行一项研究,探讨美国民众对行为追踪的感受,结果发现,虽然使用者不愿意让广告商握有他们的数据,但他们也不了解有哪些数据被搜集与为什么被搜集。这份研究也强调,很难衡量大众对行为追踪的看法,因为大部分的人都不太了解这个主题。
数字出版业已经采取具体的行动,来消除Adblock支持阵营提出的疑虑。大型出版商仔细检查摆放在网站的广告,并委托可用性专家团队,来管理广告对使用者体验的影响。这些出版商加入自律计划,比如「数字广告联盟」(Digital Advertising Alliance),希望制定对消费者友善的行为追踪标准。数字广告联盟强制规定,广告商与出版商应揭露有哪些数据被搜集与为期多久,并要求广告商提供明确的方法,让使用者可选择完全不要再被追踪。多数大型出版商现在都要求广告商遵循数字广告联盟的规范。
可惜的是,这些努力仍不太能够解决出版业与广告阻挡支持者间的僵局,部分原因是这场论辩中缺乏消费者的参与。消费者的立场,完全被Adblock开发商把持,而这些厂商有很深的商业利益牵涉在其中,这种情况阻碍了各方进行沟通。
广告科技公司的创新,过去一直着重在解决广告商与发行者的需求。但数据驱动的个人化做法,承诺会将广告转型成服务,帮助使用者在恰当时间点找到相关的资讯。研究显示,虽然任何系统中的个人化都能增加系统的可用性与价值,却也挑战使用者对系统的信任。想建立信任感,系统必须让使用者能了解个人化如何运作,也要提供可控制个人化的工具。Adblock盛行的原因之一,可能是它们让使用者能立即选择,即使这个选择可能损害自身利益。针对广告阻挡,广告产业必须提供具实质意义的替代方案,以消费者偏好作为未来创新的主轴。Adblock开发商在引发正面变革中也可能有一席之地,只要它们愿意投资开发更精密细致的个人化控制工具。
使用者终究必须决定,对于数字内容来说,广告是否是实用的商业模式。与平面和电视媒体不同,网络给予使用者自由塑造未来的权力。但是,若想跳脱出当前的广告阻挡僵局,很重要的一点,是让消费者理解广告阻挡对出版生态系统造成的冲击。网站应该再多花费心思教育使用者,让他们了解使用Adblock的后果,协助他们根据完整的资讯做出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