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迷、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给企业发展增添了难度,一些企业会因此步入低谷、在这些企业中,有一部分可能走不出低谷,就此走向失败。面对如此严峻的状态,企业经营者们该怎么应对呢?
做企业,难免会遇到低谷。在事业低谷的位置上,该怎么办?我通常的做法是把低谷作为机遇和挑战,把“赢在低谷”作为冲击事业低潮的一种战略性行为能力,我觉得,低谷是种逆境、一场磨难,其实也是任何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常态。它就像成人一样,越练越不怯懦;每次磨难都使企业越磨越坚强。企业和人一样,只有在逆境中才能锤炼出来坚强的意志运用“赢在低谷”的战略思维,寻找新办法,突破难关。“时来天地皆同力”,企业的优秀,不在于它成功时的光环,而在于它身处低谷时的判断力、决策力和坚忍不拔的精神。死去的都是在低谷中死去,生的辉煌都是从低谷中走出来的,此所谓“赢在低谷”。
举个例子:惠州明星企业TCL集团于2004年在欧洲实施了一场雄心勃勃的并购,结果并不乐观。这场欧洲并购给TCL带来10亿亏损时,李东生意识到企业进入了低谷,对此,他选择紧咬牙关,决不言败,用七年的坚韧演绎了鹰的重生,成为中国企业的“不死之鹰”。
TCL演绎鹰的重生例子让我想起一则“棍子与竹子”的故事。当巨大的磨难来临时,也许你会觉得无法承受,好像一根木棍被生生地弯成了180度,甚至听到了噼哩叭啦的断裂之声,这时,如果能“熬”住,棍子就会不知不觉地变成韧性极强的竹子,奋力一弹,站得溜直溜直。我相信,没有当年的“熬”和“韧”,TCL就不可能有今天。
创业过程中要“过坎”,这是难以避免的。除了宏观形势带来的坎之外,还有领域性的坎,比如“空心化”战略带来的举步维垠。当然,更多的坎是企业自己造成的,经营不善、判断失误等都属此列。一道坎,一次磨练,稍有不慎或应对不力,企业就会滑入低谷。
如何走出低谷,具体策略是什么?
我的做法是抱着积极的心态,在“赢在低谷”的理念指导下,冷静观察,也可以稍稍休息一下,读读书,回头清理各种思想、行为,总结经验、教训,坚持好的,改正错误。同时,告诫自己,逆境比顺境更能造就人,造就企业。
在内部,运用“赢在低谷”的战略思维安排工作,清埋整顿经营管理欠账,趁机补课。在跌宕起伏中积极蓄势,努力行动,在低谷对前途充满信心,寻找赢的出路。
另外,必须学会快速适应环境,谁先适应恶劣环境,谁就能抢占先机。滑入低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信心。坚信不移,只要活着,就一定能活下去。
我的实践经历也证明了这一点:2003年,在房地产事业走入低谷的时候,我排除许多困难,进入房地产市场,策划开发“玉兰花园”,结果取得了明显成效。2008年,在商场购物房产高峰的时候我决意更改“绿岛商城”商场购物房产部分为酒店汽车商用房产。2012年,房地产市场最低谷,我积极应对,把低谷看成大锅的底部,任何方向都是向上的,带着希望、自信与力量上路,很快就找到了突围的办法,创新经营思路,通过兴办轿车大卖场的途径,很快走出了困境,为企业转型发展开拓了市场。
“赢在低谷”的战略思维具体来讲体现在两个方面:突破与创新。突破,是没有走过的路,没有去过的地方;需要模仿,但不能照搬硬套,要有所革新,更适合于市场,就是要创新。人类社会的进化和发展直接得益于创新。创新,是人类进化文明最基本的特征,也是民族进步强盛最重要的素质。现代科技水平的高度发展,及其对生活的渗透,使整个社会发生了质的变化。各种新事物、新观念、新思想、新理论使人们目不暇接。经济环境瞬息万变、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在经济全球化市场激烈竞争的环境条件下,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原动力。
企业要获得成功,就需要“赢在低谷”的战略思维及行为能力。当不幸坠入低谷的时候,坚信突破和创新能够拯救一切,决不能轻易言败,轻言放弃。
本文作者|@曾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