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修建中国长城的监造官到《圣经•旧约》的《出埃及记》中提到的向摩西提出忠告的叶忒罗(摩西的岳父,最早的管理咨询顾问),历来就有人在从事有效的管理和管理咨询工作。不过,直到近代才涌现出大量考察各种管理问题,并采用科学方法探索管理问题的管理书籍及文献。运用易懂、明晰和适当的方法来探讨管理问题的尝试,导致了管理学说的发展。
某些最早的管理著述可追溯到工业革命初期——18世纪的英国,然后向东传播到了欧洲大陆,19世纪又向西传播到了美国。早期的管理学著作作者,如查尔斯•巴比奇(Charles Babbage,1792–1871年),已经充分意识到工业世界的出现将需要对作业管理进行系统的研究,并且对作业操作实施标准化,以使企业,首先是新兴的轻工业制造企业,适应严酷的新现实。然而,正是由于19世纪初巴比奇所在的英国在技术上还没有能力制造他所建议的“分析机”(事实上是最早的机械计算机),还由于管理思想与当时的工业化状况不相适应,因此,他的这些思想在被科学管理之父弗雷德里克•W•泰勒(Frederick W. Taylor,1856–1915年)重新发现之前一直未能受到重视。在《论机器与制造业经济》(1835年)中,巴比奇认为,工作应该被细分成更小的标准化作业。尽管这一思想是现代装配线技术的理论基础之一,但却整整被遗忘了半个多世纪。
当时,工业化刚刚起步,管理人员还没有意识到对管理理论的需要。如同欧洲其他国家一样,英国当时仍然是一个世袭特权制盛行,地主豪绅、“无冕”绅士当道的国度。管理和领导能力没有被作为可学会的技能受到重视,而是被看作天生遗传而来的技能。当时的英国不存在对管理理论的需要:领导者是天生的,而不是后天造就的。因此,像巴比奇这些学者的思想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也就不足为奇了。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以及向其他国家的传播,对于训练有素的管理者和管理理论的需要逐渐变得迫切起来。19世纪末,美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时期,需要大量的工人来支撑工业发展。当时,满足这种需要的劳动力大多是一些没有技能的移民劳动者,因此需要大量的高技能管理人员来管理这些人种和文化各异的移民劳动者。
1886年5月26日,亨利•R•汤(Henri R. Town,1844–1924年),一位新潮的工业家在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的一次例会上宣读了一篇题名为“作为经济学家的工程师”的论文。在这篇论文中,汤呼吁工程师对“作业管理”进行科学研究。这是首次提出用科学的方法对管理进行研究。弗雷德里克•W•泰勒和他的美国同行们,以及欧洲的其他工程师们接受了这一挑战,并且开始创立今天所谓的管理理论。
构成各管理学派不同理论模式的基础是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数学、哲学和工业工程学等学科。不过,管理学虽然在管理从业人员进行的观察的基础上又借用了其他学科的学术成果,但直到20世纪40年代才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管理学说从19世纪下半叶问世以来,一直是一个充满活力、不断演进的理论体系,并且真正在国际范围内得到了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