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企业管理模式分析
美国经济是当今世界上最大、最成功的经济体。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美国的经济模式又重新焕发了活力,摆脱了日本和德国经济发展的追赶步伐,重新成为世界企业管理的榜样。回想20世纪80年代,全球都在学习日本的企业管理模式,分析研究日本的企业文化,日本当时的经济规模也似乎要超越美国。但就在这个时候,一种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兴产业又重新带领美国的经济回到了领先的位置,无论是计算机核心的芯片,还是计算机的软件及操作系统,从现代无线通信技术,个人计算机的生产和制造,到互联网的发展和应用,都发源、发展于美国。
计算机信息系统在企业中的应用首先在美国推行。风靡20世纪90年代的企业再造,其核心就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重新设计;当今社会通信技术的发展也是得益于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企业非核心业务的外包、全球化的采购和生产、企业供应链的管理等也都是建立在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和现代通信技术发展的基础上,这种全新产业的发展使美国的企业重新获得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如果用所谓的蓝海战略来分析,这就是美国的很多产业从传统制造业激烈竞争的红海转向新的信息、电子、通信技术的蓝海领域,是一种最好的蓝海战略的应用。
为什么美国能够取得这样的转变,能够不断维持自己的领先地位,能够保持企业经济模式的高效率和持续发展,这是我们最应该研究和分析的。
很多人从美国公司治理结构上进行分析,认为由于公司治理结构合理,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选用有能力的管理者,通过股权和期权来激励管理者,通过股价的升降来考核管理者等,所以美国的企业才能较好地发展。
如果我们通过组织发展规律假设来分析,美国企业管理的成功是一种发挥组织成员创新的成功,美国企业的特点就是通过企业中的每个员工的创新来带动组织的发展。
组织依赖个体的创新而发展。没有个体的冒险、探索甚至牺牲,就不会为组织提供新的方向和路径。组织应鼓励个体的创新,并通过组织学习,带动组织整体的发展。
美国的管理模式正是创新带动组织发展的典范。风险投资起源于美国,它的出现就是鼓励个体的创新和冒险。风险投资通过鼓励个体的创新,鼓励个体以一种创新的想法、观念,形成一种新的创意,然后通过风险资金的支持,迅速形成一个盈利的企业,为创新的个体及风险投资本身带来高额的回报。Google是这样成功的,Facebook正在成功的道路上,无数的风险投资都想加入其中。
连锁模式起源于美国,表面上它是总部的品牌和管理模式与个人资金的结合,但其核心是在发挥加盟店店主的个人能力,利用个人的资金,发挥个人管理上的创新作用,最后与总店形成一种整体的力量。
英国著名经济学家戴维·柯茨认为:在美国模式中,人们对社会政治和道德的总体认识是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正是这种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奠定了美国人创新的基础。
我们看到过很多的美国大片,突出的特点都是宣扬个人英雄主义。宣传一种独立、高尚、正义、勇敢、无所不能的个人英雄,往往是故事的主角凭借一己之力,拯救整个组织和团队,这是美国文化突出的表现。但是我们不应该忽略的是:在美国突出个人主义的表象下,美国的文化仍然隐藏着一种团队合作的精神!这就是在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的前提下,你不能干涉和影响别人的自由。就是说在一定的规则之下,大家需要相互尊重和理解、相互之间要进行一种合作和互助,在合作和互助的基础上再发挥个人的自由性。美国人最喜欢篮球和棒球运动,这是一种建立在团队合作基础上的运动,既需要团队合作为基础,又需要个人创造性的发挥,球队才能取得最好的成绩。在企业管理的实践中,团队建设和团队作业、学习型组织等管理方法也是首先出现在美国,并得到充分的研究和发展。
但是由于民族文化的不同,美国人的团队合作并不像日本、韩国和德国的企业那样,组织的整体是通过一种民族传统和社会文化的无形约束而达到很高的默契配合的程度。也许可以说,美国企业不如日本、韩国和德国的企业整体配合程度高。日本、韩国和德国正是充分发挥出自身民族组织性强的特点,通过形成组织整体的配合,提高了组织的整体效率,使自己的经济和企业在战后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快速发展。
但是日本和德国在创新上却赶不上美国,这同样是由于他们过于讲究整体的民族传统文化所造成的。美国传统文化中的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的文化适合于创新,在美国的企业整体配合差距并不太遥远的情况下,美国企业中员工的创新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带领美国经济不断进入到一个个新的发展领域,重新取得了领先的地位。
正如组织发展规律假设三告诉我们的:只有在整体默契配合的基础上创新的组织,才是最好的组织。也就是组织的发展进入了整体配合的第三阶段,即一种有意识的创新配合阶段,这时候的组织才是最好的组织。美国的很多企业都能够较快地进入这样一个阶段。
组织的发展来自于创新,创新来自于个体,而不是来自于组织的强制创新或刻意地制造创新。创新有时候不知道来自于何处?也不知道来自于何人?创新经常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也是为什么目前微软、Google等需要依赖员工创造力的企业必须采用一种异常宽松的工作环境的根本原因。据说Google地图的创意就是来自于员工工作之外的创新。创新往往只能依靠个体,组织只能提供宽松的环境以帮助员工产生创意,而不能去限定、强制、逼迫员工产生创意。
美国企业模式的成功,正是在于他们能够在整体配合的基础上发挥出个体的创造力,在自由主义的前提下,既认识到不能干涉别人形成整体的有序和配合,又能保护和发挥个人的创造力,来保证组织的不断前进,保持企业持续不断的活力。
通过组织发展规律假设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组织与个体的表现,决定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组织整体是社会发展的基础,组织为个人的自由和个人的创新提供保护,组织中个体的创新又推动和带领组织的进步。正是这种组织整体与个体的相互作用,推动了社会和企业的进步。
任何企业管理的模式,都要在如何形成组织的整体、发挥整体的作用和如何发挥个体的创造力方面开展工作,这就需要符合整体和创新的组织发展规律,企业必须在这两个方面形成自己独特的方式、方法,形成比别人效率更高的方式、方法,才能创造出自己的管理模式。
衰退的美国
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发源于美国,引起了很多人对美国管理模式的质疑。曾经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题目是《美国管理落后东亚三十年》,文章说:“全球各大经济体对美国的贸易顺差,难道真的因为美国进行了产业转移,从所谓的夕阳产业转移到了朝阳产业吗?其实不然,美国的产业转移与贸易逆差的重要原因,是美国管理逐渐落后于世界,特别是落后于东亚近30年,”“汽车制造与船舶制造只是美国管理落后的一个缩影,代表了美国制造业管理水平普遍地落后于东方。”
对于这样的文章,我认为如果不是噱头,也是一种炒作!美国的管理真的是落后了吗?想想互联网、计算机芯片,想想谷歌、苹果,任何一个有正常思维的人都会作出正确的判断!
知识经济,知识管理,对知识分子的尊重产生于东亚吗?弹性工作时间、上班可以带宠物、每个员工都可以在工作时间内有20%的时间从事自己感兴趣的工作,这种管理方式可能诞生于东亚的管理吗?
当IBM卖掉了笔记本电脑生产业务,转向“提供解决方案”时,当供应链管理、射频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时,当惠普、戴尔的计算机开始转移到中国生产时,我们真的以为美国的管理在衰退吗?
我们不应该盲目自大,对照组织发展规律假设,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东亚的管理决不代表未来管理的方向,因为东亚人的传统文化不符合组织发展的规律。组织的发展取决于组织的整体和创新,日本和韩国的企业比较注重整体,他们崇拜整体的力量,并且依靠整体的力量取得了令世界惊异的优异成绩,因为他们把握住了组织发展的一个方面——依靠整体的配合。但是组织的发展需要两个方面,日、韩的传统只知道在整体中服从,却不知道发挥个体的创新。
组织发展规律假设告诉我们,组织的发展取决于组织的整体配合与组织的创新。东亚的文化在这两个方面都有所欠缺,东亚文化和体制缺乏创新的原动力,极大地限制了人们的独立个性,因此,在创新方面可能会落后于美国。
本文作者|@许海东 中国人民大学工商管理硕士,高级工程师。曾在中型国有企业历任车间副主任、技术科科长、副总工程师、副经理。后在民营企业任职,历任市场部总经理、公司副总裁、常务副总裁等职。
(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12Reads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