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日本企业管理模式成功的时候,在全世界范围内出现了一股向日本企业学习的热潮,各种研究日本企业管理的书籍大量出现并热销,对日本企业文化的研究也发展到了高峰。汤姆·彼得斯的《追求卓越》就是在这个时候出现的,书中分析了美国很多好的企业,认为美国企业在组织管理和企业狂热文化方面也像日本企业一样。
在目前,中国式管理还没有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还不能拿出令人信服的管理模式。依靠技术含量不高的加工产业,依靠使用原材料的初级产品,依靠延长工人的劳动时间,控制提升工人的工资,减少或降低工人的福利待遇,以此来获得低成本,这种管理模式既不可能是可持续发展的,也不可能成为世界学习的一种先进管理模式,更不可能构建和谐社会。
优秀企业的管理模式符合组织发展规律假设
有学者对世界500强企业成功的原因作出了总结,认为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这些公司拥有优秀的企业文化,这些企业中都不约而同地体现出四种文化特质:一是团队协作精神;二是以客户为中心;三是平等对待员工;四是激励与创新。凭着这四大支柱所形成的企业文化力,使这些500强企业保持百年不衰,基业常青。
这四种文化特质和组织发展规律假设结合,我们可以看到,“团队协作的精神”是放在首位的,就是组织需要团队成员相互协作,目的就是形成相互的配合和支持,最终是组织形成默契配合的整体;“平等对待员工”既是员工相互之间形成配合与合作的基础,也是给员工创造一个平等、宽松的环境,有利于激发员工的潜力,发挥员工的创造性,所以平等对待员工既是形成团队配合的基础,也是激励员工创新的基础;“激励与创新”的文化特质更是直指组织需要创新,而创新必须激励员工,并形成创新的环境和条件;至于“以客户为中心”的特质在于形成企业的愿景和价值观,成为指导组织和员工的基本准则。因此,这四条特质中的三条都直接和组织发展规律的要求一致,也正是组织发展规律假设所指出的一个成功组织应该具备的特性。世界500强特质的总结正好反映了组织发展规律假设是正确的,可以指导产生中国式管理模式。
有学者研究表明,公司的发展应当依赖四大支柱:共同的愿景、一致的激励机制、沟通和信任。企业成功与失败的基础就是看是否具备这四大支柱的支撑。如果我们和组织发展规律结合就可以看出:“共同的愿景”就是为了形成员工整体的配合和合作,“沟通”与“信任”也是为了形成员工之间的合作,这些都是为了让员工团结成为一个整体,提高相互配合的效率,减少员工之间的摩擦,最终是发挥组织整体的最大作用。而“愿景”、“激励”、“沟通”、“信任”都是为了给员工创造一个有利于发挥自己积极性的环境,鼓励员工发挥自己的潜力,最终产生创新成果,带动组织的发展,这也是和组织发展规律假设完全一致的。
从不同的角度研究,会得出不同的结论。通过组织发展规律假设来分析上述的这些结论,我们也可以看出:合作与创新是组织发展的基础。无论是“平等对待员工”、“沟通”、“信任”、“共同的愿景”等都是为了形成企业员工整体的协作和配合;而“激励与创新”、“一致的激励机制”都是为了鼓励员工的创新,直接体现了组织发展规律假设,也成为中国式管理的发展方向。
中国式管理的目的就是要在企业管理的实践中,努力形成企业整体的配合,并在整体的基础上创新,由此产生适合企业自身特色的方法和模式。这种方法和模式可能与其他的企业不同,但是它在自己的企业中运作有效,成为一种企业的全体员工自觉接受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模式,从而形成了自己企业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形成自己的企业文化,最终发展成为企业的一种核心能力。最关键的是这种方法和模式是以形成企业整体和创新为根本的,是体现企业目前最高效率的,并且这种效率要比其他企业都高,这种管理方法和模式才是成功的。这种模式会发展成什么样,可能各不相同,但都有效率。当效率达到同行业中最高时,就是你的企业成功之时,也就是你输出管理的时候。
建设具有自己特色的管理方法和模式,目前虽然没有固定的模式,但可能有各自的特点,主要内容也趋向一致,因为管理的基本规律是相通的。
中国式管理实践的努力方向
组织发展规律假设体系为我们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面指出了方向和路径,但真正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模式还需要中国的企业家们努力的探索。具体来说,我们在打造中国式管理的实践中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努力:
1.遵循组织发展的规律假设,正确定位企业的发展阶段,有针对性的采用适合企业发展阶段的管理方法。
组织发展规律假设告诉我们,组织配合程度的发展是分成三个阶段的,每个阶段都在提高组织的效率。因此中国的企业家首先应该定位自己的企业处于哪一个发展阶段,不同的阶段其采用的管理方法是不一样的。
第一阶段是组织成员磨合、初步形成配合的阶段,这是一种有意识的配合阶段。规定和服从是这个阶段的特征。管理者需要制定相关的制度体系,通过把工作量化,形成不同岗位员工配合的基础,这就是制度化管理、数量化管理或者说是泰勒科学管理应用的阶段;这个阶段也是不同成员碰撞而形成规范的阶段,这个阶段也是组织配合的基础阶段,适用于刚刚成立的组织,刚刚采用的新生产方式和方法,以及企业开始变革的初始阶段。
组织发展的第二阶段是组织成员形成默契配合的阶段,这是一种组织成员能够无意识的进行配合阶段。在这个阶段遵守制度已经成为习惯,组织成员进入了一种能够自动自发的相互帮助和支持的阶段。这个阶段能够消除制度之间的死角、空隙和隔阂,打开部门之间的界限,在做好本职、本岗位工作的同时,通过自己的工作而给予别人的帮助和贡献,整个企业融为整体。
这个阶段的管理者应该通过价值观、企业文化来引导员工,打消部门墙,消除官僚主义,打击小团体利益和思想,鼓励部门之间和员工之间的开放和协作,强调整体的配合与达成组织整体的目标。
在组织发展的第三阶段是组织成员的创新阶段,是一种在企业整体配合的支持下企业员工有意识开展主动创新阶段。这个阶段企业管理者需要鼓励员工的创新,在企业中形成鼓励创新的环境,给予员工创新必要的物质条件支持,对创新进行奖励等。
组织发展规律假设告诉我们,组织的发展是分阶段的,不同的阶段管理应该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因此了解了组织发展规律假设,给予中国企业的管理者一个判断的标准,遵循这些固定的基础管理理念和规律,才可以保持企业稳步向前发展。
企业正确的定位,可以使企业正确制定出适合的目标,并保证企业的管理不偏离方向,不浪费企业的时间和精力以减少管理者的迷茫。企业正确的定位,可以帮助企业选择适合的管理方法和模式,避免不合适的模式对企业造成损害。适合组织第三阶段的管理方法和模式可能不适合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的组织,强行的采用,会对组织造成破坏性的后果。
2.学习、了解组织发展规律假设,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和企业的实际来应用、发展、创新管理方法。
中国企业的员工带有中国的民族特性。迈克尔·波特在研究中发现:“每家企业的管理模式虽有不同,但是和其他国家比较之后,依然会出现其民族文化的特色。”任何管理方法如果不能和中国的民族特性结合起来,是不可能得到长久的应用的。中国企业在形成整体运作的过程中,应该利用我们民族的传统,帮助我们更快的达到整体配合的目的。我们应该分清传统文化中哪些是有利的于现代管理的,哪些是不利于现代文明发展的,把有利的东西发扬光大并与我们的管理方法结合,就会产生真正的中国式管理。
中国企业在形成中国式管理中要淡化等级观念,树立合作、、协作的思想;所有者、管理者要放弃“治人”、“管人”的思维模式,以“服务”的理念,创造环境,帮助员工形成合作关系;以建立整体组织为目标,开展组织学习,提倡团队中全体员工的共同学习、共同提高;以团队合作为中心,建立企业的整体协作的体系,并逐渐向更高层次的整体配合阶段发展。
建立企业的整体,是一种人的整体,而不是职位和层级的整体。职位和层级只是分工不同,只是一种为了合作的工具和手段,绝不是目的。企业的员工是平等的,大家应该以一种合作共赢的心态来建设企业,通过分工合作,通过相互配合实现整体的效率和力量。
企业管理方法的应用,就应该以保持和建立企业的整体作用为标准。如果准备采用的管理方法和模式有利于企业整体作用的发挥,就可以应用,否则就不能采用。某些管理方法可能短时间对提高企业效率有好处,但长期对企业整体有损害,这种现象需要特别的注意。
3.以产品和服务的开发和完善为企业管理的核心,产品和服务是企业管理永恒的主题,是占领市场的唯一办法。
企业作为自发的商业性组织,要实现自己的目标,其根本的载体就是产品和服务,企业要通过出售产品和服务来实现自已的利润目标。因此改进产品、提高质量和提供更好的服务是企业管理永恒的工作,好的产品靠员工生产出来,好的服务靠员工提供,但这里说的员工不是单个的员工,而是处于一个团队中的员工。杰克·韦尔奇认为:“对组织有着认同感的员工必定是高效率的员工。”对组织、对团队有认同感的员工才是好员工,管理的作用正是帮助员工形成对企业的认同感,形成团队合作的力量并发挥每个员工的潜力来提高工作的效率。有了好的员工队伍才会有好的产品和服务,才能应对企业面临的同行业竞争。企业永远不能忽视和放弃对产品和服务的改进。
4.中国式管理是在不断学习、创新和实践中产生的,将会吸收世界最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方法。
随着人类知识呈现爆炸性增长的态势,信息获取的方式和形态也更加方便快捷,关于管理的各种新思想和新方法也在层出不穷,中国式管理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它应该吸收世界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方法。目前最大的问题是我们应该选择什么方法最有效果?这种选择是靠管理者的经验、爱好、从众心理、权威心理,还是有什么具体的判断标准?
组织发展的规律假设为管理者提供了这种标准,使管理者可以根据自己企业的组织发展阶段来选择和检验各种管理的新方法。判断和检验这些方法能否适合本组织的发展阶段,是否有利于组织整体配合的发展和提高,是否有利于组织。组织所采用的管理方法是立足于企业的实际,引进方法的目的明确,这也将使引进的管理方法更容易推广使用和发挥效果。
5.加大宣传、教育和普及管理知识力度。
一个国家的管理水平体现了国民的综合管理素质。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大对管理基本知识的普及教育,既要宣传新的管理模式和方法,又要宣传管理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规律,普及管理的基本知识。只有社会成员对管理基本观点具有正确的认识,才会有整个社会管理水平的提高,也只有员工对管理基本知识的正确认识,企业的管理水平才能够快速提高。如果我们一直停留在通过“个人修炼”达到“治人”的目的,把个人的成功建立在“治人”的基础上,我们就无法形成良好的管理环境,也无法真正提高我们的管理水平。
6.不断进行实践锻炼,才能产生适合自己企业的管理模式。
管理是一门实践的科学,任何管理方法都诞生于企业的实践之中,经过实践的检验,最终才会上升到理论的总结。最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模式,往往来自于企业的最基层和最前线,企业的创新也来自于第一线。企业只有不断的进行实践,才能从实践中产生适合自己的管理方法和模式。其他的企业即使照搬,也难以学到精髓,因为他们没有经过这种管理方法的实践,没有形成支撑这种管理方式的文化。
7.加强对中小企业的创业指导。
中小企业占一个国家企业的大多数,为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作出了非常大的贡献。中小企业在活跃经济、解决就业、满足市场细分、产生大量的创意、创新等方面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中小企业的管理也是中国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中小企业由于自身实力小,管理者身兼多职,缺少管理经验等原因导致管理不正规,需要在管理上提供支持和帮助。提高中小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管理者的素质,将进一步增强中小企业的活力,促进他们的发展,同时还可以培养企业的员工,转变员工对现代企业管理知识的认识,提高员工的基本管理素质,从而带动整个社会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
8.及时归纳、总结、提炼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模式。
通过对组织发展规律假设的认识,我们清楚地了解到要形成中国式的管理,成功的基础是形成组织的整体,发挥组织整体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这一规则适合于不同的民族和国家的企业管理,是一种普遍适用的规律。而中国式的管理就是要用适合于中国民族特性的方法,更快、更好、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的这种整体配合状态,并发挥出我们员工创新的力量,同时尽量使组织的整体配合状态保持在组织发展的第三阶段,这才是形成中国式管理的真正挑战。中国传统的儒家、道家文化已经深入到中国民众的心中,我们的管理者是否可以从中吸收好的东西,抛弃其中的糟粕,用中国的方法形成企业内员工团结、和谐、互相配合的整体。
中国传统文化中形成整体的方法有“破釜沉舟”、“置之死地而后生”的造“势”方法。这些方法不适合现代管理,因为造“势”只是一时,甚至有“愚民”和“操纵”组织成员的含义。现代企业管理中,我们希望企业能够持续的发展,我们对待员工必须是“平等”和“真诚”,是一种共同协作、共同发展的管理模式。因此未来的管理模式一定是每个员工都是平等的,大家能够平等交流、沟通、分享、互助和尊重,我相信中国式管理模式也一定能够这样。
从组织发展规律假设来看,发展到第三阶段的组织,是处于在整体基础上的创新状态,管理者必须协调好组织整体的效率和发挥员工创新的作用,坚持用“整体”和“创新”这两条腿走路的方针,确保企业处于领先的水平。企业只有按照规律一步一步的发展,经过组织发展的三个阶段,最终达到第三阶段并能保持在这一阶段的组织,才能实现企业持续的发展。企业无法越过前两个阶段,直接进入第三阶段。组织发展的规律假设是企业管理的基石,只有正确的理解并沿着规律探索和实践,我们才有可能找到有中国特色的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