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fosphere的概念,最早是由卢恰诺•弗洛里迪(Luciano Floridi)所提出。据他所述,Infosphere是互联网(Internet)及电脑科技两者的结合,而这种结合正为我们的生活及工作模式带来革命性的变化。他在牛津大学任职咨询哲学及伦理学教授,一个听来十分有趣的职称。他表示,这个革命性的改变,不仅关于科技方面,更攸关道德观、自我认知及人生意义。
Infosphere是一个令人兴奋的前景,提供人们在创造财富及打造工作方面各种新的蓝图,但这部分大多仍未被人所开发。当然,对所有人而言,能过更好生活的概念,是十分诱人的。但是,在这世界上这种单纯的福气实在少之又少,所以在这个新的时代,我们必须要关注这件事,免得失去了某些自己最好的内在。今天的科技会将我们重新分类成一批一批的数据(不管是文字、数字、或图像),而Infosphere可以更轻易地处理这些咨询。例如,服务专线的电脑可能会以我的名字称呼我,但事实上,它只是将我解读为在电脑上新增的一笔资讯,而非我所知道的我;我因为有喜好、偏见、恐惧、希望,而构成现在的我。这种电脑运算的社会,通过电脑程序及例行公事,能减轻生活上的压力──但也要我们愿意如此纾压,这样的方式才会有意义。
这种意义感深植于我们的意识之中,不能被程序编码或变成资料。同理,美丽、真理、或善良的优点也是;你看见这些优点时,便能认出来,但你无法适当地衡量或定义这些优点。爱、信任、忠诚、判断,都是人际关系中的核心元素,也难以用量化的方式感知。对上述抽象事物进行编码是毫无用处。但无法被衡量的事,难道就不重要?跟随时间推移,就被认为不存在吗?电脑运算的社会是否将我们视为一批批的资料,一辈子只是被来来回回地推送及拉回吗?如果我们继续被这社会所提供的舒适感所诱惑,那么答案便是肯定的。
我们沉浸在电脑运算社会的众多程序之中。其中多半我们都无从察觉,因为这些程序已内化在我们周遭的环境之中,使我们过得舒适、却也掌控我们的生活。这当中,至少我们会面临一个难题。如同一位英国制图协会(Britain’s Carto graphic Society)的总裁所述:“我们正被软件喂食镇静剂”。他担心年轻人再也不会看纸本地图,因为他们转而倚赖GPS定位系统及卫星导航。不久后,我们不需要再学习如何读书、煮饭、开车或记得任何事情,只需要知道我们的帐号及密码,再把眼睛转向荧幕,便能唤起这些知识或技能。
不幸地是,并非所有类似的资料,皆如同我们表面上所看到的:实体的事实被安全地放置在某处。多数资讯如昙花一现、稍纵即逝,终将消失无踪。例如,一个网站进行更新之后,网站上所有的资讯便永远消失。即便Google建议我们,要把特别的照片印出来,以免几年之后,这些资料遗失而我们无法取得。换句话说,我们所使用的资料及各种科技,是为了建构我们的生活、并使生活更简便,但事实上并非始终可靠。我们在传统的3.5吋磁碟上所保存的秘密资料,只要磁碟无法存取,这些资料便成了无人知晓的秘密。我们毕竟还是得印出文件、实体书籍、和宝贵的回忆。一台无人驾驶的汽车,一旦运作系统停摆,便不再是个魔术;3D打印出来的食物,只要一没电,就会被糟蹋。
电脑运算的组织,也是已经部分成形。这是建立在一个理论上,这个理论是:越多工作能通过程序事先规划及安排,该组织会更有效率。但效率并不等同于成效。把事情做好,并不代表做对事情,如同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常强调的。做对的事需要判断力、远见、更需要勇气,这些特质是无法被程序化的。即使是最好的软件,也无法处理未预料或罕见的情形。我们都有类似的经验:在服务专线上对电脑化的客服感到失望,因为系统并未预料到我们特殊的问题,并且引领我们进入找寻解答的无底洞。追求效率,等于也放弃了追求更大目标的选项。组织常会做这种事。而且,似乎我们也是如此。
Amazon以及其他这类的企业,已经会告诉我们可能会想读什么书、穿什么衣服、吃什么东西、看什么影片。我们太容易被他们的建议牵着鼻子走。许多读者应该对Target这个网络商店的事件,略有所闻。Target能借由女性朋友购物车的内容,来判断她是否已有孕在身,并且好心地将孕妇装的购买建议传送给她。(当然,这服务很棒,但业者把类似的建议,传送一位不知道其正值青少年的女儿已怀孕的父亲时,事情便不妙了。)
我们身处的世界被资讯所掩盖,已经毫无隐私可言。你的手机关机即便已经关机,别人仍能知道你现在所处的位置、和你与谁曾通话或发送短信。新的电视机可以记录你的对话内容,并且传送出去。埋在地下的光纤电缆,在我们毫无察觉时,可以侦测我们的任何移动。
当我们隐私的习惯可以被观察、分析并剖析,我们会没有任何秘密,甚至我们自己也不晓得。但是,当别人比我们更认识自己时,那我们是谁呢?现在的危机是,这些资讯所带给组织机构的威力,包括我们所服务的组织。是我们的世界越来越失去我们的控制?以及谁会控制那些控制我们的人呢?当电脑开始能自行思考时,对于那些预见“单一化”(singularity)的人,上述问题将成为一大挑战。
我们最后的结论是什么?乐在infosphere所带来的奇观,并探索其未来发展潜能(但愿如此);使用infosphere,但不被它所奴役,同时记得我们的人性的一面、以及特别之处,而这些特色不能仅变成资料。我们必须要作我们所创造的事物之主人,而非其傀儡。
本文是在第七届全球德鲁克论坛中,与谈人及与会人一系列观点的其中一篇文章。第七届全球德鲁克论坛预计于2015年11月5日至6日在维也纳举行。主题是:宣示我们的人性──管理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