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领导活动中,领导者要运用领导力领导别人;部下则要被别人领导,执行领导者下达的任务。领导与被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都身在“庐山之中”,但他们都要发挥领导力和执行力。
“领导”一词其实是一个外来语,它的英文名为lead、leadership,是一种音译。早期的中国字典、辞典中并没有“领导”一词。
“领导”,是一个名词。
人们往往把“领导者”与“领导”混用,比如,经常说:“欢迎领导作指示”,但一般不会说欢迎领导者作指示。”
领导是领导者为实现组织的目标而运用权力向其下属施加影响力的一种行为或行为过程。
领导者(leader),指的是从事领导工作的人。
领导者的主要特点:
第一,有职务
第二,有权力
第三,有职位
第四,在岗位
第五,实施领导
不在岗的领导,曾经担任过领导职务的人,在介绍他们时,一般会加上“原”、“前”等词。
在岗的领导,是“现在领导”、“现任领导”,不一定是“现代领导”。
现代领导,要求必须实施领导,“占着茅坑不拉什么”,不能算真正的领导。人在、心在、神在,还要求有高超的领导方法、领导技巧与领导艺术,要求有很强的领导力。
名词性的“领导”,还可以是一种过程,一个活动。
动词性的领导是一种行为,是一种动作,是“领”与“导”的复合词。
领:带领、引领、领导、领航、领路,领导者有所动作。
导:指导、引导、领导、辅导、教导、导向、导航、导人,也要求领导者有所动作。
领导是什么?综合起来讲,领导是一个名称、一种行为、一种艺术、一个过程、一种服务、一种影响、一种力量;领导是一种程序、一种能力、一种功能、一种关系,领导是权、责、服务三者的统一。
美国的领导学专家华伦•本尼斯(Warren G.Bennis)认为,“领导的概念既复杂又难以掌握,所以人们用许多词汇试图加以解说,结果是愈描愈黑”。
在诸多关于领导的定义中,笔者比较喜欢这样一个定义:
“领导是领导者充分运用影响力,引导、率领被领导者实现共同目标的行为过程”。
“领导”到底是什么?
透过“领导”的现象,看到“领导”的本质:领导是一种影响。
也就是说,领导的作用主要不在于领导者自己直接动手去实现目标,而是要影响和推动下级和下级组织去实现目标。
不是站在后面推,而是站在前面带动、带领、引领、引导。
影响力的大小,就是领导水平的高低,就是领导方法的好坏,就是领导艺术的高超与否,就是领导力的强与弱。
而衡量影响力的标志是领导的有效性,即领导效能。
谁去领导?人,领导者。
领导谁?人,被领导者、众多的部下。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认为,领导者就是身后有追随者的人。
没有追随者就不是在领导,最多是在散步。
散步的人后面有追随者吗?
没有!
有!
唐国强、刘德华、赵薇、巩俐、周杰伦、陈道明、陈好,他(她)们在大街上散步,后面一定有追随者,但是,此追随者非彼追随者,那是“追星族”。
管理学家彼得•圣吉博士他的《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一书中谈到,领导者是三位一体的人:
组织系统的设计师;
大家共同愿望的仆人;
下属学习的辅导者。
组织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的斯克因也有自己的“三位一体”,很有见地:
领导者是鼓舞者;
领导者是文化创造者;
领导者是变革者。
其实,人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看领导者,来认知领导者。比如:
领导者是“领”者。
领导者是“导”者。
领者:带领者、带头者、带动者、带队者。
导者:引领者、引航者、引导者、引路者、领导者、指导者、教导者、辅导者、训导者。
所有的领导,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要“领”与“导”,就是都要站在前面。“领”是站在前面,“导”也是站在前面。
管理者可以站在部下或团队前面,也可以站在部下或团队的后面;但是,领导者一定要站在部下或团队的前面。
有学者讲了领导三句常用语:
第一,“跟我上”!
电影《南征北战》中有一段,解放军和国民党军队都要抢占凤凰山的摩天岭,谁先占领,谁就占据有利优势,取胜的可能性就大。只见国民党军队里那个当官的用枪顶住士兵的臀部,骂一声粗话,然后说“给我上”。而解放军的那位连长冲锋在前,向后面的战士一挥手:“同志们,跟我上”!
这“给我上”与“跟我上”是完全不同的!
现代领导者怎样以自己的行为表达出“跟我上”的信息?
第二,“看我的”!
领导是表率,是榜样,领导的一言一行,部下在“台下”看得很仔细,看得很清楚,看得“真真的”。领导做得好,部下可能佩服,可能效仿,大家都会做好;领导做得不好,部下会反感、反对,也有可能效仿。
领导是一面镜子,照出了部下的样子;部下也是一面镜子,可能照出了领导的样子。
第三,“一起干”!
领导要深入到群众中去,了解群众,了解实际情况,而且要与部下一起干工作,与群众打成一片。领导可以安排、布置、分配工作,可以不事必躬亲、亲历亲为,但不可以高高在上,脱离群众。当领导与群众一起干时,群众会更有信心,也是对群众的一种莫大的鼓舞和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