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到有关巴格达附近阿布格莱布监狱的照片和新闻报道时,美国人民(事实上是世界各地的人民)都惊呆了。美国军队监狱警卫对伊拉克犯人所做的一切,是完全不可想象的。但如果想要了解到底发生了什么,并以此规避未来重复这样的悲剧,我们必须从领导层级上来探讨这一事件。这对我们所有人而言都是重要的领导力教训。
对领导学历史的简要回顾,可能会对分析有所帮助。如果你的祖父母碰巧在1900〜1950年间学习领导学,他们可能看过一些著名领导者的案例。领导学的“伟人论”希望揭示出那些将伟大领导者与芸芸众生区别开来的个人特质。但这种对内在领导能力的探索在20世纪40年代后期就基本已经停止了,当时拉尔夫•斯托蒂尔发表了他的研究成果,指出不存在伟大领导者所特有的一套个人特质。
1950~1980年,我们认为对领导过程的了解不可能只关注于领导者,必须探讨领导者与追随者的关系。当追随者的成熟度和技能发生改变时,领导者的行为也应相应调整。
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们开始考虑25年前的研究所带来的领导学启示。我们开始认识到,即使能了解关于领导者及其追随者的每一个细节,还有一个变量强有力地影响着领导和绩效,那就是情境。
两项令人困扰的研究清楚地显示了情境的影响。第一项是斯坦利•米尔格伦的研究,该研究发现,在权威人物要求人们做出某种恶毒行为时,即使通情达理、正常的人也多半会按要求做。
在米尔格伦开展研究的10年后,斯坦福大学的菲利普•津巴多招募了多名学生,在一个由校园建筑的地下室改建的“模拟监狱”中分别扮演“囚徒”或“狱警”。狱警或囚徒都没有得到任何该如何行事的指示,该项实验计划持续约2周时间,但在开始仅6天后,实验就被迫取消,原因是“狱警”在身体上、情绪上虐待由自己的同学扮演的“囚徒”。并非学生狱警是天生的坏人,相反,他们置身的权力情境征服了这些人的信仰和价值观。幸运的是,一位偶然出现的英雄站了出来并坚持更高的道德立场。但作为领导者,我们不能依赖偶然的英雄。对于普通大众而言,情境是强有力的行为决定因素。如果你想就斯坦福监狱实验了解更多,请登录它的专门网站www.prisonexp.org。
通过米尔格伦和津巴多研究所揭示的内容,你至少有可能了解,像林迪•英格兰(注:涉嫌虐待俘虏的女兵之一)那样从来不曾射杀过一只鹿的好人,却会陷入暴虐的丑闻中。我们无意为她的行为寻找借口,但我们可以试图去了解背后的原因。并且,我们无意为一名资历很浅的士兵的行为找借口,我们更无意为将她及他人置于这一情境且不提供清晰行为准则的高层领导者提供任何借口。毕竟,我们了解这些研究已经有50年之久了!
无论是像米尔格伦研究中依据权威的指令,还是像津巴多研究中进行的角色任务分派,阿布格莱布虐囚事件都显示出一种无法容忍的领导力真空。
那么,在商业世界中又是如何呢?如果领导者置身于推动竞争和敌意的情境中,就不能宣称自己期望来自下属的团队协作。同样,如果领导者创建了一种情境,下属对僵化教条的微小偏离就会招致重罚,他们就不能声称自已期望下属表现出创造性。而且,最重要的是,如果人们置身于高度差异化的权力情境中,领导者就不应期望人们表现出平等主义行为。企业中的员工非常精明。他们不会做出你口头鼓吹的行为,而更有可能做出情境要求他们做出的行为。领导者的职责就是要创造出使团队成功的条件,而情境则是其中最重要的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