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到2014年,苹果已经售出了3亿多个iPod。但是,成功并不只属于苹果。苹果与其网络中的承包商和被许可方的关系存在着争议。
苹果公司早在2001年首次推出iPod时,就非常需要外部供应商的帮助。iPod在一个独特的小磁盘中融入了不同种类的技术,苹果公司需要依靠外部零件供应商。例如,来自日本东芝公司(Toshiba)的第五代iPod硬盘,占据了一半的零件成本,多媒体处理器来自美国博通公司(Broadcom),移动存储来自韩国三星,锂电池来自索尼公司,组装在台湾进行。iPod的成功吸引了大量企业加入其配件市场。例如,美国的格里芬公司(Griffin)提供扩充口,瑞士的罗技公司(Logitech)提供机箱和音响等附件。
苹果公司是这个包含了世界各地许多公司的网络的核心。公司非常注意对自身知识产权的保护。20世纪80年代,苹果公司非常严格地控制Macintosh计算机操作系统的许可权,限制独立公司面向大众市场开发兼容的应用软件。与此同时,微软公司则开放了自己的操作系统,允许一大批独立公司应用,这帮助它巩固了市场的主导地位。
苹果公司针对iPod适当调整了战略。最初,iPod是一个完全封闭的系统,只能在Macintosh和iTunes音乐商店中工作。渐渐地,它允许其他音频文件格式在系统中播放,但直到2009年,苹果仍然拒绝微软的WMA格式。公司没有对任何硬件发放许可,以保证其对生产的控制,并继续其溢价策略。任何公司不可能独立生产廉价的iPod。20世纪80年代,台湾生产商生产出廉价的IBM\微软个人电脑。对于iPod,苹果公司为配件供应商提供生产iPod所需的技术许可。公司得益于被许可方的忠诚,以及开发出的有吸引力的互补产品。尽管如此,苹果还是与配件供应商保持一定距离,不会提前透露新产品的任何信息。配件供应商格里芬公司的发言人称:“这是一种不干涉的关系,我们不会提前知道什么(新产品)会下线。”
苹果的战略看上去取得了成功,而微软公司在音乐播放器上的竞争产品Zune则相对失败。但是,对苹果公司在网络中的核心地位,也可以有另一种解读:它被一些强大的对手包围。例如,索尼是一家锂电池供应商。索尼为苹果生产iPod的配件,如汽车适配器和内置立体声系统等。索尼音乐还通过iTunes发行自己的唱片,如丽安娜•刘易斯(Leona Lewis)和迈克尔•杰克逊(Michael Jackson)的专辑。最终,索尼公司也有了自己的MP3播放器Walkman和自己的媒体下载源mystore。
对于苹果公司而言,很显然的是,近在咫尺的战略联盟网络并没有被善加利用。而其在许可权方面的严格控制短期来看确实能够起到保护公司知识产权的目的,但从长期的角度来讲,苹果公司也会因此而错失大批扩充收益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