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前我曾经博客上发表过一篇用来开玩笑的企业如何抹杀创造力的清单。没想到它一下触及到了大家的痛点,我收到了如洪水般的回复说自己的公司、自己的老板和同事是如何没能将创新进行到底的。
即便是老生常谈的“我们总是这么做的”说法都引起了很多共鸣。近年来企业在创新方面其实做了很多改进,我很好奇当年那些创新杀手是不是依旧有效。
所以我稍微修改了一下当时的版本,总结出了以下11条扼杀想象力、创意的原因清单,以及那些隐形心里因素作用时我们内心会有的OS。也期待大家贡献更多当下的反创新清单中提到的例子。
1.听从内心懒惰的声音,一切求稳:
“为什么我要冒险做这件事?”
“我不要让自己孤立无援。”
“别人如果觉得这个想法很蠢怎么办?”
2.知道自己的极限,把自己关在鸽子笼里:
“别来问我。”
“我不是创意型人才。”
“我不是创新的人。”
“我不是那种会想出一鸣惊人的想法的人。”
“我怎么会知道?”
3.不停地提醒自己,这只是一份工作:
“我想出新点子也不会因为此涨工资。”
“这对我来说没有什么。”
“今天什么时候吃午饭?”
4.觉得自己是最聪明的人:
“这就是为什么这个创意行不通。”
“这个创意永远都没办法实行。”
“就算你是对的,也没有人会买你的帐。”
5.推崇历史,总用历史来质疑:
“我们一直都是这么做的。”
“如果这个想法很好,为什么以前没有人提出来过呢?”
“业界永远都不会认可这个想法的。”
6.商业头脑,创意开始之前就丧失热情:
“你没有商业案例支持。”
“你怎么解决其中涉及的工程问题?”
“你永远没有办法为这个东西定价。”
7.拿经验主义做武器:
“我们几年前就尝试过,它并不可行。”
“我们别白费力气地做重复工作。”
“如果你在这个圈子里混久了,你会发现其实没有什么真正新的想法。”
8.没有开放的心态和发现的眼光:
“世界其实并没有改变,只是媒体老想让我们这么想罢了。”
“我拒绝跟风最新的科技时尚。”
“为什么大家都如此沉迷于最新的社交网络呢?”
9.作为导师,总是给你的同事提建议:
“你就做好你的本职工作就好啦。”
“我走到今天这一步并不是因为我愿意冒险。”
“创新的事情还是留给专门搞创意的人来做吧。”
“你要选择你的主战场,这里明显不是。”
10.怀疑组织的创新能力:
“他们根本不了解这个行业。”
“我实在是不敢相信公司会雇佣这样一批人。”
“谁邀请他们来参加这个会议了?”
11.当一切都失败时,表现的像个大人:
“我实在没有时间做这件事。”
“你预约了吗?”
“同志们,我们下一个季度的业绩…”
“全部回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