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真的喜爱并使用公司产品的影响力人士。
我们访问的一位影响力人士,说了一个「品牌盯梢」(brandstalking)的故事。她收到一盒东西,里面是一些她不可能会用的产品,是一个她不熟悉的品牌寄来的。然后她便不断受到电话和电邮的骚扰,指责她没做好工作。这种事经常发生,但其实没有必要。如果你看出某些人可能成为你品牌的社群影响力人士,就先去认识他们。探索他们的部落格、脸书和推特,那些内容会呈现他们的购买行为和生活风格。如果不适合公司品牌,就不要勉强。如同影响力人士摩根•卡格斯威尔(MorganCogswell)所说:「我喜爱的产品,我会一写再写,公司不需要强迫我这么做。我就是真心喜爱它,也想让别人爱上它。」
不要做假。
2010年雀巢(Nestlé)在世界各地雇用童工的新闻曝光,公司的品牌支持者出手相救,做法是强调雀巢「健康儿童全球计划」的贡献,促使他们的跟随者把注意力焦点放在雀巢做的好事上面。然后雀巢企图扩大影响力人士的效果,赞助举行一个博客大会,邀请许多品牌大使参加。雀巢认为这应该可以促成正面对话,这个预期虽符合逻辑,但结果却失败了。因为这个大会是雀巢赞助的,所以被视为操弄、不真诚的公关手法。要让大家认为影响力人士是独立自主、真诚的品牌拥戴者,做法才会有效。这次经验让雀巢学会了隐藏在幕后,对支持公司的影响力人士提供个别报酬,而非公开赞助。从此以后,雀巢又多次成功运用付费的影响力人士营销活动。
真的要提供报酬。
我们的研究显示,53%的影响力人士期望得到钱,20%期望得到免费产品。整体而言,他们期望得到和自己的付出等值的报酬,倒不一定必须是钱。报酬可以是上市前的产品样本,或是全额赞助出席会议,我们都曾见过这两种做法很成功的案例,总之只要是公平的价值交换即可。凯尔碧•卡尔(KelbyCarr)自称是A型妈妈,她的博客就叫「A型父母」。她在脸书发文道出了回复留言者的心情:「分享公司的信息却一点回报也没有,我不确定能不能表达出我有多么不感兴趣做这种事!」有73个人为这则贴文按「赞」,还有其他影响力人士也表示同意。
我们的研究探讨公司给予影响力人士报酬的不同做法,以及影响力人士想要的报酬形式。无论选择提供哪种形式的报酬,包括钱、免费产品或折扣,都应该符合公司的目标、商业的考量,以及影响力人士所表达的期待。例如,假如你要为新产品举办样品试用活动,通常你只要致赠尚未正式上市的产品即可。其他人都还没见过产品,影响力人士已经先收到了,之后你再提出要求,请他们试用后提出评论。另一种完全不同的做法是,如果你想找一位追随者众、一呼百应的影响力人士,为公司拍一段推荐制造品质的影片,你可以和第三方合作,例如BlogHer、SwayGroup等,他们已经和「有名的」影响力人士订出一套价格。
当然还有其他因素会影响公司和品牌推荐者的关系,但应谨记的关键是,当所有因素相互调和,就可为三赢局面打下基础:公司品牌(知名度、品牌口碑、销售量)、影响力人士(可信度、更密切的关系、粉丝增加),以及其他顾客(接受过去从未考虑的产品、服务或观点)。所以,好好的认识影响力人士吧,你很快就可以着手建立强固而真诚的品牌、影响力人士和顾客的三角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