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CEO都会告诉你,找到构想并不一定总是最大的难题。真正棘手的是挑选和传播最佳的构想、快速验证、以及完美执行。「创意引擎」指的是企业思考和投资长远机会的能力,以及可推动年营收成长的持续创新能力。
要想打造创新引擎,公司必须很擅长把构想落实到营运层面,提出构想的员工,往往都干劲十足,愿意不惜一切代价克服内部阻力,而且不会制造混乱的情况。这些人就是你的企业创新者,也就是你的内部创业家(intrapreneur)。
你的公司里早就有自然产生的创业者。有些人你老早就知道,但有更多你不知道的人。这些人未必都是顶尖人才,也不见得是明显充满叛逆性格或老是唱反调。但他们的确是与众不同,而且绝对不是「典型的组织成员」。如果你能看出他们是这种人,并适当地支持他们,神奇的事情将会发生。
内部创业家能比其他人更快速及有效地改变公司,因为他们既能够自动自发、不受限制地思考,也善于避开官僚及政治惰性。
我们发现,在一家有5,000名员工的企业里,至少有250位天生的创新者;当中至少有25位优秀的内部创业者,能替企业打造下一阶段的业务。
失败的领导
令人吃惊的是,很多资深领导人实际上害怕提倡跳脱窠臼的思考,因为担心公司的顶尖人才会因成功想出好构想而离职,也担心他们会跳槽到竞争对手公司;这无疑是领导统卸失败的征兆之一。
托马斯.查莫罗-普雷姆兹克(Tomas Chamorro‐Premuzic)主张,70%成功的创业家都是在替前东家工作时,产生创业的想法。这些优秀人才选择出走,因为公司的环境里并没有一个创业流程,好让他们提出并说明自己的构想,另一个原因则是他们的上司令人难以忍受。我们发现,聪明人出走自立门户,主要是因为他们先前工作的企业不认为内部创业是公司成长的重要工具。
成功的内部创业家
根据我们与企业合作的经验,我们发现成功的内部创业者具备六项特征:
特征一:金钱不是衡量的标准。内部创业者最主要的动机是「自由发挥影响力」。他们希望能获得公平的奖励,但他们最初的动机并不是为了钱。奖励和薪酬表彰的是他们在内部创业上的表现。
特征二:战略性地观察周围。内部创业者不断思考接下来该怎么做,下一步是什么。对改变充满热情的创业者,非常热中、清楚、持续投入工作和互动。他们不会静静坐着等待世界改变;他们会主动找出世界的哪一个部分将会改变,然后他们会适时出现,以善加利用他们的新见解。对他们而言,学习如同氧气般不可或缺。
特征三:耐心培育。内部创业者习惯在电话、会议和谈话的空档,花上数天、数周仔细思考刚萌芽的想法。当他们花费越多时间思考,想法就会更加清楚,但此时他们还不急于与人分享。他们知道,其他人可能在尚未完全理解这个想法之前就否定它,所以他们会把想法摆在心中细心呵护一段时间,避免遭受可能反对的人破坏。
特征四:可视化思考。可视化思考结合了脑力激荡、心智图、以及设计思考。惟有获得令人兴奋的深入见解之后,内部创业者似乎才能够在脑中组织并具象化一系列的解决方案—他们很少会只设计一个解决方案。他们不会不加思索就立刻执行解决方案,因为他们清楚了解,要找出新的解决方案,必须花时间去酝酿和塑造。
特征五:移转轴心。移转轴心指的是,把当前的战略方向作出重大的改变,有时还是勇敢的改变。虽然它是挽救濒死企业所需的良方,但对大多数成熟组织而言,听起来似乎很令人畏惧。
例如,史帝夫.乔布斯(Steve Jobs)将苹果公司从一间着重教育、嗜好的计算机公司,转为以消费性电子为主轴的公司。印度的威普罗公司(Wipro)从一间小型植物油制造公司,摇身一变成为强大的软件外包公司。捷步公司(Zappos)CEO谢家华(Tony Hsieh)将公司从原本专卖鞋子,转型为在线的客户体验公司(2009年,亚马逊公司以12亿美元买下捷步)。亚马逊原本是销售他人产品的全球最大在线购物商城,杰夫.贝佐斯(Jeff Bezos)将它转型为销售自家硬件—Kindle电子阅读器。这项战略成果丰硕,在我写这篇文章时,亚马逊在电子阅读器的市占率约60%,市值超过1,000亿美元。
特征六:真实和正直。我们研究的内部创业者展现自信和谦卑的特质,而不是成功的企业创新者常展露的特立独行特质。然而,他们都散发极高的自我意识和明确的目标。
你可以邀集高层管理者讨论内部创业者的议题,通过以下问题来探讨该如何建立内部创业者的人才库。
- 你们组织如何定义公司内部创业者?
- 如何成为成功的内部创业者?
- 如何在公司内、外找到创业者?
- 培育内部创业者和创业者团队的方法和战略为何?你们组织如何执行这些方法和战略,以培育内部创业者?
拥有专属创新引擎的成功企业,知道该如何寻求、培育、并留住内部创业者。为了超越竞争对手,他们在大型组织架构下推动并塑造小型的创业环境,鼓励不断尝试,以找出深具发展潜力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