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斯蒂夫‧乔布斯推出了第一代iPhone,推特在SXSW问世,就在iPhone诞生同一天,高级主管教练马歇尔‧葛史密斯(Marshall Goldsmith)出了这本管理学书籍︰《Up学》(What Got You Here Won’t Get You There)。
葛史密斯在书中指出,高成就型人有很多习性,一开始能帮助他们爬升到企业高阶位置,但矛盾的是,同样的行为却阻碍他们更上一层楼。这些习惯比如过于好胜(工作上出现争执就非赢不可,就算是小事也不肯落下风),特爱「加值」(亦即每次讨论都硬要贡献「宝贵」意见),和执迷于达成目标(太醉心于实现短期目标而忘了更远大的任务)。
在职业生涯刚起步时,这些行为展现了你的成就驱力,但等到坐上领导位置那一刻起,这些习惯带来的效果适得其反。
自从葛史密斯的著作上市后,另一种同样具有双面刃效果的职场习惯也慢慢浮现。这个习惯却是他当初写书时无法预见的。
离不开工作
工时过长与葛史密斯书中点出的许多实务经验有一个共通点︰领导人以及团队同样会受到伤害,但大家居然毫无所觉。
部分原因在于,当你初入职场,晚上与假日加班会让你很快受到上级注意,从其他较无成就动机的同事中脱颖而出,有助于迅速得到赏识与晋升。于是工作勤奋就成了你个人特质的一部份。
工作时间长,对于职涯早期崭露头角很有帮助。但是站上领导位置后若还是保持这样的习惯,有损你的职业前景。
第一个原因,来自工作职责转移。
初入职场时,绩效评量主要以你的自我管理能力好坏为标准。但接下来你爬得越高,你的职责就越有可能涉及管理他人。专业能力不再是最重要的依据了。现在,成功取决于人际技能。
如果我们拚命工作,把自己累坏,那么我们的人际技能会变得如何?研究指出,当我们在低能量,我们比较会误解周围人的用意, 而且多半是负面解读。看起来开心的人,在我们眼中可能面无表情;神情木然看起来就成了皱眉。此外,身心疲累,让我们很难不对着一些轻微的不顺大发脾气 。我们不只是以负面眼光误解周围的世界,而且还会依照这种错误讯息采取行动。
离不开工作造成的危机,还不只是沟通不良,我们的判断力也会受损。
你在组织中越是资深,就越常需要做出复杂的决定。这牵会造成分析不确定性与谈判风险,已有研究明确指出: 疲倦时决策质量会急速下降。你面对的选择越多,能量的补充就更为关键。工作量过大导致睡眠不足,会阻止你清楚看到问题,也无法找出有创意的解决方式。
而且,一旦你站上了资深的位置,离不开工作可能有个很严重的风险︰你的行事成了团队全心投入的障碍。何以致此?因为此刻你的工作习惯不再是个人行为。身为领导者,你的行为传递了你对团队的期望。
一项 2010 的研究 针对那些下班后仍无法从工作抽离的员工,看看会是什么后果。来自不同组织的数百名员工接受了两次调查;第一次是在研究开始,第二次是在一年后。
结果非常清楚,欠缺空闲时间的员工,一年后投资在工作的心力变少了,此外,他们很可能出现情绪耗竭和生理症状,例如头痛和胃部紧张。
当然,工作时间长未必会导致士气低落。只要尝试过周六早晨进到空荡荡的办公室,就能体认到,自由选择在周末上班与被期望加班相较,是全然不同的心理体会。
这提出了另一个理由,再次强调从工作抽身是领导人绩效的关键︰如果毫无间断的劳动成了标准作业程序,员工很难相信努力工作是出于自己的选择。
我们能做些什么,让自己能轻松的从工作中抽离?葛史密斯的书早在近十年就提出建议了,现在看来依然有用:从小处想。
找一件可以改变你行为的事,就从这里开始。很多尝试改变行为的企图常常半途夭折,比如吃得健康,或是开始某种辛苦的新运动方式。失败的原因都一样︰野心太大了。
你不必尝试调整所有工作习惯,只要针对一个容易实行,改变幅度不大的习惯就好了。例如,晚上回家后,把智能型手机留在另一个房间,让你不至于在每次眼角余光瞄到手机时,就生出察看公司邮件的冲动。
或是花个几分钟学习将你傍晚发出的邮件设定成隔天一早送达,那么你就不会与同事一直往返回复邮件。
另一个同样有效的办法:不要「试图脱离工作」,而是找个有趣的活动来填补你在公司之外的时间。理想的状况是,选个你想要精进的活动:开始骑单车、加入某个运动团体、登记上烘焙课程。这类活动不只能让你的思路焕然一新,让你因为距离而产生新的视角,此外,这些事也让你重新架构你的下班时间,让你有所得,而非有所失。
与其责备自己为何不多加几小时的班,不如主动进行一些你很期待的去做的事。
这也是行为改变专家都知道的事:破除恶习并不光是阻止它,还需要找些更吸引人的事情让你取代这个坏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