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曾经在谈话里「暗中称赞」自己是个完美主义者吗?
跟其它类型的执着和上瘾病症不同的是,许多人会歌颂赞扬完美主义,认为那是一项资产。不过,真正的完美主义其实会妨碍生产力及快乐。
我最近访问了企业管理书籍《好心情手册1情绪会伤人》(Feeling Good)的作者戴维‧伯恩斯(David Burns),他就明确点出了这个关联。他从超过35,000次的咨商谈话当中了解到,凡事追求完美,可以说是必然会破坏快乐和生产力。以健康的方式追求卓越,和神经质的完美主义是不一样的,但你是否曾以前者为名而采取行动,却展现出后者的特性呢?
在最极端的情况下,完美主义会变成一种失调病症。伯恩斯提供我们一个奇特的例子,有位律师过度执着于要把自己的头发整理得「恰恰好」。他会在镜子前花好几个小时,拿着剪刀和梳子到处修整,直到头发的长度刚好是八分之一英吋。接下来,他变成执着地要把自己的发线整理得恰到好处,每天都拿刮胡刀多刮一点点,一直到他的头发往后退成了秃头。然后他会等到头发长回来之后,再持续同样的模式。最后,他想要拥有完美发型的渴望,让他减少了投入在法律执业的时间,好让他继续这样的执着行为。
当然,这是个极端的例子,可是我们自己的完美主义,会用一些比较不严重的方式,让我们专注在一些小事情上头。你是否曾在上司说你的报告已经相当不错时,仍一直想着如何让这份报告更好?你曾经弄丢了一件不重要的小东西,却坚持一定要找到吗?同事时常告诉你「别在意」吗?
以追求「完美」而不是「够好」为目标,严重时会产生事与愿违的结果。最近我就碰到类似情况。我受邀为一家著名科技公司的高阶主管指导一个工作坊,我花时间了解他们的需求,针对他们的情形来调整修改我的教材。我已经有一些曾经用过许多次、教学效果良好的教材。可是,想要追求完美的执着,让我在工作坊的前一晚放弃所有那些教材,结果我既没准备好又精疲力竭。工作坊当天,我心里思绪纷乱,投影片偏离了主题讯息。如果原本我的目标是平均水平而非完美,当时我就能够更专注在客户身上,工作坊最后的成果也会非常不一样。
这件事情让我思考:如果试图达到的是平均水平,实际上会不会让你更快成功?
成就极佳的人对于自己的期望很高,他们的「平均水平」可能已经是他人的「相当好的水平」。所以,你不必勉强自己拿出100%(或是110%,,不论那意味着什么),你可以设定要达到75%或是50%的水平。「完成,比完美更好」这句箴言,简明扼要地表达了这个想法──脸书(Facebook)这家公司在企业总部办公室里的墙上,到处张贴着这句话。这样的做法并不是要替草率的工作找借口。相反地,这个想法是要让工程师完成各个工作周期,快速学习,而不是受制于一种总是无法达成的完美感。
「完美」这个字有个拉丁字根,字面上的意思是指「做得很好」或是「彻底完成」。另一种翻译则是「完全」。可是,现在我们把它用来表示完美无缺陷。如果你必须追求「完美」,至少要使用前者的定义,而非(无法达成的)后者的定义。
如果你是个完美主义者、成就极高的人,或者是工作狂,你可能会习惯于接受艰难的挑战。执着于完美的特性,会让执行困难任务变得容易。吊诡的是,试着接受普通水平,一开始反而可能会比较困难。
要了解个中原因,我们需要理解在完美主义里,恐惧所扮演的角色:「如果我无法完美地完成某项工作(你可以自行选择是哪一项工作),某件可怕的事情就会发生。」通常,抱持完美主义的人都非常习惯于这样的焦虑,甚至于不再察觉到这种焦虑;那只是一种燃料,推动着他们一直工作、工作、工作,以及不断精益求精。
虽然逻辑上可能完全错误,情绪上却是绝对地真确。因此,完美主义者需要勇气才能尝试达成平均水平即可,这比要面对几乎任何的其他挑战,都还需要更大的勇气。当个平凡人让他们觉得恐惧,所以他们还未体验过当个平凡人的好处。
伯恩斯是这么描述这种情况:「有两扇门可通往领悟的路途。一扇门上写着『完美』,另一扇门上则写着『平凡』。『完美』的那扇门华丽、花俏,充满了诱惑……所以,你试着要走过『完美』的那扇门,却总是发现另一头矗立着一道砖墙……相反地,在『平凡』那扇门的那一头,有着一座神奇花园。不过,你却可能从来没有想过要打开那扇门来瞧一瞧。」如同他最近的一篇部落格文章中所写的,「我们许多的苦难,都是源自于我们的完美主义,以及我们认为自己应该要显得很「特别」。可是……当你不需要显得特别时,生命就变会变得特别。这或许就是当佛陀谈到「大死」(the Great Death),或者小我的死亡时的意思。
如果你认为自己是轻轻松松就能接受艰难任务的那一种人,你或许会想试一试一件真的很困难的工作:试着当个一天的平凡人。你可能会发现意想不到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