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正跟着影片做瑜珈,这样练习已经三十多次了。我很清楚这些固定的动作,所以我没有太大问题就可以在做各种姿势时保持规律的呼吸,感受每个动作的细微差别,以及缓缓进入身心冥想。
但这次完全不像过去。我不仅心不在焉,而且笨拙迷惑,我进行「战士式」,同一边做了两次,而不是换脚再做。我做「老鹰式」时失去平衡,此外,有一度,我在从「站姿分腿式」抬头看影片时,发现自己落后带领做瑜珈的人两个动作。
但最糟糕的部分不是我差劲的表现;而是我的态度和心情。我觉得紧张、懊恼和焦虑──这不是我期望从瑜伽得到的结果。
问题出在哪儿?我不「只是」在做瑜伽,我也在用iPad mini(摆在电视屏幕旁边)看电视节目「革命」(Revolution)。
这是一项实验,是我跟我母亲谈过之后开始进行的。她和我谈论她的晚餐计划,提到她准备跟她很喜欢的一对夫妇出去,我问她喜欢他们的哪些地方。
「他们经常笑,」她回答。「我很喜欢他们笑。现在人都不再像以前那么常笑了。」
我一直记得她的评论,她是对的:我们不像过去那么常笑。
我一直在思考这一点,结果提出一个假设来测试一下:不常笑并非因为心情差,而是因为分心。而结果证明,分心的时候,就不会发出笑声。
我以往写过文章探讨一心多用会损害生产力。我的瑜伽经验和无数的研究调查都显示,人们的注意力太分散了,以致在效率上付出高昂的代价。
但我母亲的观察显示一心多用还有一个更恶劣的后果,那就是它对情绪的影响。
注意力分散时,不可能感受到喜乐或愉快。但生气、沮丧、恼怒,当然都感受得到。那些情绪很容易浮现,一心多用甚至还会鼓动那些情绪。但是笑声呢?几乎不可能产生。
为何这点重要?我们笑得多或笑得少,真的重要吗?这和领导力有什么关系?
结果证明,笑是最重要的。我的瑜伽实验不是我尝试的第一件事,在那之前,我一边看电视,一边用Excel电子表格处理我的信用卡账单,做这件事看似不用动脑筋,只需将数字从一个数据格拉到另一个资料格。我不专心做时,花的时间不仅需要四倍长,而且会越做越烦躁。当有人进我的办公室提问题时,我还咆哮。
那是个领导问题。
不笑是某种病的一个症状(症状是落后指标),而这种病会在我们的生活和组织中制造混乱。
我们不再笑,因为我们不再专注于当下。我们人在某个地方,但是心却飘飞到各处。想想你最近讲电话时,同时还在做什么其他事。你在上网?检视和删除电子邮件?发信息?整理邮件?或者思考许多与手边主题无关的问题,比如整修房子、最近的争论、没完没了的待办事项列表。
不幸的是,现代人生活太过忙碌纷乱,后遗症就是无法全神贯注在当下。
我和一位朋友分享这个想法时,她问我:「不是有些人从一心多用的挑战中得到极大的乐趣吗?「复杂的多面向活动,比方说做简报,又怎么说?」
她是对的。我喜欢做简报,当我做简报时,我同时想到很多事情,包括内容、我的表达方式、会议室里的活力、说笑话的时机、有排有位听众看似不满、简报做完后留下的时间等。
但我之所以喜欢所有那些变量带来的刺激感,原因正是它们让我极度专注。我进入备战状态,全神贯注,准备好可应付所有状况。没错,我一心多用,但这些事情全都是相关的。
复杂的多面向活动保有这么多快乐,正是因为它们需要全神贯注一个焦点,我们处理的每一件事都是相关的。若我们同时专注于一些互不相关的事情,比如一边跟人交谈一边写电子邮件,就会陷入挣扎。
接下来说说好消息:解决方案很有趣。
我是成就导向的人,想要建议一项个人挑战:试着增加每天笑的次数。我不是指低声轻笑,这个标准不够高,我是指真正的大笑。选择次数,看是要笑3次?8次?还是20次?然后试着达成。
表面上,这似乎有点疯狂,但请想想看:在组织里,我们衡量所有被视为可以促进成果的事项,那么为何不能衡量笑的次数?至少做衡量到我们重新抓到笑的诀窍为止。
关于笑,有趣的一点是,你不能强迫人笑,只有情况对的时候,笑声才会出现。而当你专注于当下做的事时,情况就是对的。
那么,我们怎么增加自己笑的次数?营造更可能制造笑声的情况:一次做一件事,并且全神贯注。如果令人分心的想法进入你心中,而你又担心会忘记它,你可以把它写下,等稍后可以专心处理它的时候再说。不要将注意力分散到眼前的事情之外。
我们已经知道那些做法会使我们更有生产力,另外也很高兴知道,它们会带给我们欢乐和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