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这个时节,全球有数百万人开始订定未来的目标,包括减肥、要成为更体谅人的上司或合伙人,获取更高的学历、吃得更健康、存钱等等。但这些愿望真的能够达到吗?你真能贯彻目标,在真正改变你的行为吗?
让我们来一一检视上述两个问题。我们已知的是,像新年愿望这种短期的重大事件,的确能激励我们达到一些长期目标,只要这些长期目标能在我们脑中维持鲜明的印象。因为这种重大事件,能够促使我们反省,于是凸显出我们目前行为和我们想要达成的美好未来行为之间,仍然有差距;例如目前的行为是每晚都在看电视或花钱超出预算,而我们希望未来做到的美好行为是每晚做运动,或存更多的钱。我们总是会面对许多决定,一旦作出这些决定,就会引发一些互相冲突的抉择,不知究竟是要选择及时享乐,还是要做对自己长期有益的事情(例如是要选择看电视,或者去运动)。但许多证据显示,我们经常选择能满足我们当下需求,而不是能带给我们长期有益的目标。(其实,我曾经写过一本书,全都在探讨我们在设法达成目标的过程中,是多么容易就会走错方向。)
在新年期间最容易检视现今的不足与未来理想状态的差距,如此不但能够激励志气,也能帮助我们达成目标。例如,研究显示,当一个人想要戒烟,如果先让他描绘未来理想的人生,再写下目前负面的实际状况,对比之下,更能有效促使他采取应有的行动,以达成目标,而不只是梦想着戒烟成功。同样地,相关研究发现,希望达成慈善捐款目标的人,若是把重点放在现有的状态(已募到的金额)和筹款目标之间的差距,而不是只注重已经募到的款项,那么,他就会捐出更多钱。
如此看来,只要我们思考的重点放在未来的期待与现实的反差,应该就能激励我们努力达成目标。虽然我们可以用很多方式来提醒我们这种反差,例如通过信任的朋友或指导老师的意见,但是像新年之类的特别事件,也许是一种成本较低的方式来激发我们完成未来的目标。但重要的是,如果我们觉得已经距离理想不远,就会过于自满:我们会庆祝自己即将达成目标,而不会采取行动朝目标努力。
现在我们来看第二个问题—我—们是否能坚持贯彻新年新希望。通常在日历上一些特殊的日子,例如生日或开始新工作,会让人产生「重新开始」的感觉,新年到来也一样,可促使我们想要达成目标,比如定期运动或开始节食等等。在心理上,新年赋予我们一个崭新开始的机会,这种感受的确能激励我们采取对自己有益的行为。例如,最近有一项研究检视了美国东北部一所商学院校园里健身房的使用情形,结果发现,通常一开学健身房的使用率大幅增加,但在学期当中慢慢递减。
我们当然不能等到新年开始时才行动。这份报告建议,每个月初、你的生日,或是节日过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同样能够达到激励的效果。更有趣的是,相较于我们认为可能影响健身频率的其他因素,这些特别日子的激励效果,与那些因素差不多,甚至效果更大。例如,某个人在生日后马上到健身房运动的机率,与健身房多运营两个小时的效果相同。
因此,第二个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我们的计划应该可以坚持下去,但可能随着时间而递减,除非我们找到可常使用的方法来重新开始。
许多宗教都有一些仪式,可赋予人们重新开始的机会。在犹太教,新年一开始人们会反省过去一年不好的行为,并请求原谅,好让他们在新的一年有个全新的开始。同样的,印度教徒每年都会在圣河沐浴,以洗尽他们的罪与过去的不完美。
不论我们的反省是否具有宗教意义,反省时能够凸显出我们过去的行为与美好未来之间的差距,也许是很有意义的。但即使没有这样的仪式,新的一年即将来到还是可以让我们感觉到摆脱过去,迈向更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