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学生、父母和雇主之间,有一项共识越来越清楚:当今人文学科的年轻毕业生,缺乏在后经济衰退期就业市场中成功所需的技能。有关这项技能差距的故事比比皆是,例如畅销管理学书籍《向年轻人打开就业大门》(Opening an Employment Door to the Young)所描述的。
即便由高等教育领导人所执行的研究指出,人文教育的学位在当前仍然是一项好投资,技能差距确实存在的想法却与日俱增。对于人文教育学位的价值,聪明人或许会有不同的意见,不过无论你的立场如何,现况都必须改变。学校不能再继续提出花费高昂的资格证书,而这份证明却不能协助学生找到工作,展开职涯,不论这份证书的长期价值为何,情况都是如此。针对下列四件事情,高等教育的领导人和学生必须有不一样的做法,好让人文教育能够在经济面维系下去—对于所有人都是如此。
1. 停止担忧人文教育的真正价值。
由于媒体的不公平报导,以及家长对于人文学位价值降低的过度反应,高等教育领导人感到沮丧。不过,若想要运用长期数据和理性论证来扭转公众负面认知,无论采用什么战略都注定会失败。
上星期,一位大三学生向我坦承,她把主修从微生物学改成了英文,即使从未来就业的角度来看,她认为自己新选的主修颇为「危险」。家长、学生以及新闻界对于当前就业市场的挑战,都听说过太多第一手的故事。想要说服他们事情并非如此,只会听起来例如在抱怨。就到此为止吧!需要辩论的并不是人文教育的价值,而是取得学位时所获得的技能,如何能被学生所认知,并且沟通给雇主清楚知道。
2. 运用整个学校社群来打造企业可以雇用的毕业生。
美国的学费折扣率日益升高,越来越多的学院和大学想尽办法吸引优秀学生,在美国,目前的营收模式除了最菁英和拥有丰厚捐款的学院和大学之外,其它所有院校都无法长久持续经营下去。为了在新的竞争环境里蓬勃发展,各个院校必须让整个学校体系一起参与,支持他们学生的个人发展和职涯发展。
我最近跟一所顶尖的研究型大学合作,联合该校人数众多但分散的教职员,共同努力,以改变学校求职支持服务的基础架构。这一类改善对人文学科学生支持的协力合作,意谓着将行政人员、教师、学业与职业咨询人员,以及校友、家长、募款人员和学生自己的活动连结起来。这并不是一项容易的工作。不过,明智的高等教育领导人认知到,想要提高毕业生的可雇用性,必须推动涵盖整个学校体系的重大文化变革。
3. 全力以赴、正面应对求职的「技能差距」。
这么多人文科系学生在毕业后之所以求职不易,一个主要的原因是他们完全不了解,在当前极度竞争的就业市场里,需要哪些真正的技能才能够找到工作。许多学校必须重新打造它们传统的就业服务功能,以便提供最尖端的工具和个人指导,协助学生准备好面对「真实的世界」。
最新的人脉建立技巧、跟愿意协助的校友取得联络、教导例如求职者状态追踪系统之类的技术,以及密集指导通过Skype面试和当面面试,这些都必须成为学校的标准服务,好让人文科系的学生更有竞争力。
4. 让学生参与更多个人发展和职业发展的活动。
想要提升大学生的就业前景,大家心知肚明却又不愿意承认的事实就是,很难说服年轻人充分参与有效开展他们职涯所需的活动。我在写《毕业就有好工作》(Graduate to a Great Job)这本管理学书籍时,研究了一些「成功」的毕业生,其中有超过50%的人在毕业时不晓得自己想做甚么。
即使是担心未来就业情况的学生,似乎还是不愿意投资足够时间来熟练成功所需的技巧,比方说广泛地建立人脉、深入研究行业、撰写履历和面试技巧。我的研究显示,部分原因是学生还有其它事情要做,以及在情感上抗拒「长大成人」。不过,另一项因素是学生不了解他们必须要学习多少,而且学生和他们的父母都不太清楚,如何在目前的情况下找到好工作。
当前高等教育领导人所面临的最大挑战,或许是如何激励学生提早、并且时常参与职涯发展的过程。对于资源更为有限的大型公立大学来说,这尤其会是个问题。例如维克佛斯特大学(Wake Forest)及里德学院(Reed College)等私立院学,向来以主动积极处理其学生的职涯发展著称,就是在学生大一时就开始跟他们讨论职涯规划。
想要提高人文学位的真正价值和认知的价值,学校必须停止辩论这个议题,开始致力推动相关的基础架构和文化变革,联合整个学校共同努力,协助毕业生准备好面对未来。要做到这一点,并不需要放弃人文教育值得争取的崇高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