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公司(Apple)只花了五年的时间,就成为全美最大的音乐零售商,只花了七年,变成全世界最大。搜索引擎Google在推出移动版地图的应用程序后(app),在短短18个月内,就鲸吞了几家GPS的龙头公司85%的市场。采购批发平台阿里巴巴(Alibaba)相当于中国的亚马逊(Amazon),它用不到三年的时间就变成一百六十亿的贷款人,并在七个月内成为中国最大的货币市场基金的卖家。
企业现在都把触角伸往其他的行业,这种做法已逐渐变为一种常态。埃森哲顾问公司(Accenture)今年在达沃斯(Davos)发布的调查显示,有60%的管理者表示,他们公司在接下来的五年会以结盟、合资企业、收购的方式,朝这个方向前进。
在已开发的市场里,银行业的成长和获益状况,只达到金融风暴前之水平的一半。因此,这样的趋势对银行业来说,突显了一个严峻的挑战。当银行界还在设法从低迷景气里恢复元气时,非银行界正在利用数字创新技术大举入侵,一步步抢攻银行业务的价值链。埃森哲估计,在2020年以前,来自非银行界的竞争,会侵蚀掉传统银行三分之一的营收。
传统上银行有至多四分之一的获益来源来自于付款服务,而这正是面临最多竞争的服务项目。PayPal目前在许多国家是排名第一的在线付款方式,其他的新创公司如Square和Stripe也正赚进数十亿。零售业者也在跟进当中:星巴克(Starbucks)在国内的营业额中,有三分之一的营收是来自客户使用忠诚卡(loyalty cards)的消费额。
非银行界也正设法打入其他的核心领域,如支票和存款业务。Google近日为它的电子货币包Google Wallet推出了一张实体现金卡(debit card)。通讯商T-Mobile也推出了一项新的支票兑现服务,有智能型手机的应用程序和提款卡配套。沃尔玛(Walmart)与美国运通(American Express)合作,开发出一款功能类似现金账户的预付卡,这个产品在不到一年内就吸引了超过一百万名客户使用。
要完全抢攻银行界的每一项产品、每一项服务,科技巨擘、电讯传播界,还有其他零售业者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许多人也相信,规范所形成的屏障,也让来自非银行界的竞争者脚步无法太快。不过,这些新入侵者的举措,已对银行造成威胁,因为他们提高了客户对服务水平的预期,且拉远了银行与客户间的距离。
银行所面临的风险是,新的竞争者开始把银行定位成局限在后勤支持的角色,而非银行业者自己,则在第一线直接成为客户的财务管理代言人。如Bancorp这类自有品牌银行(private-label banks)的崛起,为新的合作机会提供了动力;且合作对象不只是如新问世的Simple和Moven,更有T-Mobile和Google这类的大企业,显示出规范所形成的屏障可能没这么难突破。
想抵挡这些来自非银行界的威胁,银行需要做的,不能只是变得「更数字化」,也就是关闭几家分行,还有推出更好的行动或网络银行服务项目。如果他们真想捍卫自己的地盘,抵抗像Google和PayPal这类公司的入侵,他们自己要更进一步,走入客户们的商务生活。他们不能只在金融交易开始进行时才起作用,要学着在交易前后都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在数字世界里,银行的竞争力先天就占了许多便宜。他们有广大的客户基础、大宗的客户和事务数据,并有能力处理付款、担保与融资的事宜,以上这些都是对手难以复制的。
银行的工作不该只是帮客户存钱和付款而已,他们还有潜力结合自家的大量事务历史记录与新的数字工具,协助客户决定该买些什么、在哪里买、什么时候买;无论他们的消费项目是一顿晚餐、一场电影,或是一间新房子。在世界各地,已有几间脑筋动得快的机构在这么做:
担保银行(Garanti)是土耳其排行前几大的银行,该银行推出一款免费的行动版应用程序,依据用户的所在位置和过往消费记录,提供个人化的优惠方案和购物建议。这个应用程序运用GPS和提供用户定位的社群网站Foursquare,让使用者知道附近是否有商店在推优惠,且提供省钱建议,并依照客户过去的消费状况,帮忙估计该月份账户里还会剩下多少钱。
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分析事务历史记录,针对最常消费之店家的交易,发给客户消费反馈金。客户只要按下列在电子账单上某一笔过往交易下方的按钮,就有拿到反馈金的资格。等到下一次他们再在同一个店家消费,反馈金就会自动进到他们的银行户头。该银行已使用Cardlytics的技术,向客户发出一千七百万的反馈金。
澳洲联邦银行(Commonwealth Bank of Australia)提供一款行动应用程序,把「扩增实境(augmented reality)」的技术用在房屋购买上。找房子的人只要把他们智能型手机的相机对准某个房屋对象,详细的房产信息就会秀出来,并为每月应缴的房贷与保险金额做出估计。这个应用程序范围涵盖澳洲95%的房地产,用户使用它所做的房产搜寻,每个月达两万笔。
西班牙对外银行(BBVA)长期以来,都应用汽车网站TrueCar的数据,为他们的美国客户提供汽车实际卖出价格(而非官方定价)的信息,让客户在买车时更方便议价,一方面再向客户推销自家的汽车贷款和车险方案。该银行的创新实验室更预想在其他国家要再进一步,派出买车交涉专家,他们握有上述的车价信息,可代表客户直接跟车商交涉。
随着行业与行业间的界线越来越模糊,金融服务在客户们的心里,未来将呈现出新的意义;或许这天很快就来了。银行若想要当个赚钱的行业部门,不能单单只靠帮人开户、帮人存提款。这个部门的未来,将仰赖他们提供服务的能力,深入客户的每日生活,帮他们聪明消费、聪明理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