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big data)已经变成当今营销界的决定性因素,成为每则营销人员故事中的英雄。但它其实也是有可能会让人失望的。你可能以为仰赖数据,就能把小联盟等级的营销,奇迹似地转变成靠分析数据赢球的「魔球」式表现。但那只是我们过度沈迷于大数据所产生的幻觉。光靠数据本身,无法让营销发挥出赚钱的本事。
在发展战略、拟定精准执行步骤时,数据的确能扮演要角,但它绝对无法刺激动机、创造购买欲望,让收款机响不停。数据固然重要,但必须要靠内容,才能让消费者产生情感连结。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会认为,现今那些过度沈迷于数据的营销人员有脑袋只长了一半的风险。营销领导人必须要记得,真正的品牌智慧(brand intelligence)存在于头脑与心的交界,也就是「情感自我」和「分析自我」的交会处。
我们在与许多营销人讨论过后,开发出一个「品牌智慧架构」,协助我们结合「数据导向」和「以人为中心」这两种方法,并横跨创意面和运营面的准则,来思考应该把营销资源放在哪里。它的目标是避免营销人只把重心放在单一面向,而忽略掉应思考这对组织较远大的目标,会造成什么影响和取舍。这个架构的目的,就是要帮助营销人找到平衡。
如上图所示,这个架构由四个象限所组成,涵盖了各种基本的营销能力:
以数据为中心,指的是把数据源收集起来,帮助我们找出特定模式、做出预测、着手行动、衡量结果,然后修正途径以导出最佳战略。
以人为中心,指的是数据数据或许可能会派上用场,但在寻求模式和采取行动时,主要是通过人的判断、情绪、心智能力,以及灵光乍现。
战略层面,这属于「是什么(what)」与「为什么」的象限,营销人员结合以数据为中心和以人为中心两种做法,以寻求最好的构想。
运营层面,这属于「如何做(how)」的象限,营销人员运用自动化技术和人的投入,在对的时间向对的客户群,提供对的产品和体验,目标是要让投入与转换率(conversion rates)达到优化。
然而,在这些象限的交集之处,才能显露出好战略真正的支点,代表了现今营销人员的进阶能力。它们包括:
观察,这是客户行为显露出洞见之处。这些洞见可藉由传统的方法来发掘,如焦点团体、调查、小团体追踪调查和普查数据,也可以采用一些新兴的手法,如数字民族志(digital ethnography),以及文本分析(text analysis)。
参与,这是指将冷冰冰的品牌信息,转变为有人情味的对话。营销人员参与社会互动,让客户感到惊喜和愉悦,最终为品牌增添人性。
灵感,这是人类的才智被掌握、整理与收获的时刻,以建立战略优势。营销人员用游戏化(gamification)、群众外包、自然语言处理、协调合作,来运用人类的集体智慧。
自动化,这是运用机器,进一步提升速度和精确性,做法是使用数据数据,通过不同渠道来针对目标客户群提供产品和体验,并且运用各种分析法,根据衡量到的效益,更有效率地持续进行优化。
请想想你组织的集体能力。你们最有力的部份为何?就能力、文化、组织的成熟度而言,哪个象限反映了你们的既有优势?哪个象限反映了你组织不利之处?你们现在最大的弱点为何?你们的竞争对手又落在哪一个位置?他们可能以怎样的方式成长及扩充?
你可以开始清点一下你们在每个象限里的能力、投资和挑战,描绘出自己的品牌智慧现况,然后规划一套剧本,打造未来的品牌领导地位。
在一个充斥短期思维、期待万能特效解决方法的年代里,通过上述的品牌智慧架构来反省自身能力,能帮助你取得平衡。它可用来保护营销人,让他们免受数据导向之营销模式所引发的意外后果所害,这些意外后果包括:着迷于理论模型,以致误判人的因素,例如过度类似和太过频繁的参与投入,或在传递信息时少了真诚。
如果你跟大多数的营销人一样,你恐怕会像那些短线交易者,过份沈迷于数字,而忽略了更长期形成的模式。你对数据数据的要求,可能真的太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