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高级主管都已经听说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 IoT),但他们还是很有理由,会对这股热潮抱着怀疑观望的态度。他们心中的最大疑问就是:这能赚得到钱吗?这项新科技究竟是要从哪里、以及如何为公司带来实际的重要经济价值?如果找不到清楚、有说服力的答案,虽然物联网的前景看好、人人都说有兴趣,但对物联网的投资却相当有限。
很遗憾的是,各家科技供应商已习惯销售对象是企业的资讯CEO,很少着重强调物联网对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而高级主管,常常只是因为某些理由而重视某项应用,而不是经由更系统化的做法,来评估哪里能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
正因如此,我们应该先退后一步,从比较广泛的角度来回答:「钱在哪里?」这个问题。我建议可以用三个很有帮助的架构来探讨,这三个架构是:企业财务绩效、企业流程经济、绩效提升方法。
「企业财务绩效」大概是最明显的一项,着重在营收、支出、资产等最基本的经济驱动项目。从这个观点,该早期投资物联网的一大原因,就在于让未来比较不需要增加资产投资。举例来说,货运公司可以通过物联网连线,提高现有货车的使用率,如此就不必添购新货车。已经有许多企业使用物联网的远端感应能力,大幅缩短从设备损坏到修复的时间,因此提高了设备的使用率。物联网也已用来有效追踪存货流动,减少管理库存所需的投资。以上种种好处,对于资产密集型企业来说格外重要。
但只有这样吗?提升资产生产力有助于公司获利,但是现在另一个还未好好把握的获利良机,则在于用有创意的方式来运用物流网科技,以促进营收成长、减少支出。到目前为止,只有极少数人注意到这点。物联网能够让我们更丰富而深入地了解,长期而言个人及公司使用产品及服务的情境,有可能协助我们找出尚未满足的需求,可提供新产品和服务来满足那些需求。举例来说,有些零售商已经开始使用物联网,来追踪顾客在店内移动的情况,以提供客制化的促销,或是建议顾客可能会想购买的其他产品。
第二项架构是企业流程经济,说得更明确点,就是推动公司运营绩效的三项核心流程:顾客生命周期、产品生命周期,以及设备生命周期。其中任何一项(顾客、产品、设备),考量的都是取得或开发的成本、能够维持多久,以及每次周期能带来多少获利。同样地,早期投资物联网的目的很普通,只不过是要提升设备生命周期的绩效。公司只要在设备装上感应器并加以连结,就能提升设备的使用率,而且有效监控使用状况也有助延长设备寿命。对于像是制造业和零售业这种设备密集型产业来说,这点当然就非常重要。 然而,建置物联网,也很有可能在顾客生命周期和产品寿命周期产生重大影响。举例来说,企业若用物联网来监控产品使用模式,就能知道该如何设计出能为顾客创造更多价值的新产品,让他们能够加速采用新产品,并减少取得新顾客的成本。
第三项架构在于绩效提升方法。前面提过,企业已经有效运用物联网来监控各种设备及活动,希望能够找出及处理意料外的情形,例如能够提前得知设备即将损坏。但比较少人注意到,物联网可以提供机会让企业退一步来看,评估一段时期内绩效变化的模式。在这个层次进行系统分析,有助于提出一些新的实务及流程,进一步推升企业的绩效。举例来说,如果让你看到某种环境或使用方式会让产品较容易故障,难道你不会设法进一步了解那个问题,做些调整好让产品更可靠? 更普遍的情况是,企业目前多半还是只将物联网用来执行最佳化,也就是认为这种科技能够逐渐地、或甚至是大幅地提升绩效;然而,这么做没有触及企业的核心特质。以下是个有趣的想法:何不好好发挥这种科技的潜力,破坏整个市场和产业的现状? 物联网可以产生许多资料和见解,如果市场上既有的企业未能率先掌握这个机会,就会遭到能掌握这种机的企业取代。在汽车产业之类的一些市场里,物联网就可能扮演催化剂,让商业模式从「自行拥有」转向「共有」,破坏了传统产品供应商的经济运作方式。而像是保险业,也可以运用物联网找出低风险的顾客,用低得多的保费来吸引这些潜在顾客,把高风险的顾客留给竞争对手。
重点在于:只要企业知道该往寻求物联网的获利机会,就能从这项潜力无穷的科技取得丰厚获利。如果经理使用合理的架构来探索各种可能的机会,也就是探究该用什么方式来提升资产和流程的绩效,并因为更了解产品使用情况而改善使用方法,这种经理人就更能为公司找出最佳的商机。他们会决定要建置物联网、降低初期的投资要求、缩短创造价值所需的时间,并提高他们运用物联网为公司创造的经济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