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桑效应指当被观察者知道自己成为观察对象,而改变行为倾向的效应。这个效应来自1927至1932年艾尔顿.梅育(Elton Mayo)在霍桑工厂进行的一系列心理学实验。
当时,位于美国芝加哥的西方电气公司(Western Electric Company)霍桑厂(Hawthorne Plant)进行了一系列工作条件与生产力的关系研究。最开始的研究是探讨不同照明度对工作表现的影响,研究者发现工人的生产力随着照明强度的增强而提高;可是当照明的强度逐次减弱时,工人的生产力仍然提高。也就是说,早先所假设照明度对绩效有影响并非决定性,甚至关联性不大,反而是研究进行时各种实验处理对生产效率都有促进作用,后续研究证实受试者对于新的实验处理会产生正向反应,即行为的改变是由于环境改变(研究者的出现),而非由于实验操弄造成。
研究者很快就理解到工人生产力的提高,是因为工人感受到本身受到研究者的关注,而不是因为照明强度的变化。当实验组的受试者的行为是受到本身参与研究的知觉所影响,而非受到实验操弄所影响的现象,就被称为霍桑效应。
在霍桑研究中,引进了让工作者向上说出心中的不满情绪,而倾听者不可以给予否定式的批评,亦即只倾听就好,而不去回应。研究结果中发现,因为工作者的不满情绪有了一个发泄的管道,压力减少,工作效能竟然增加,这也就被社会心理学家称为霍桑效应了。
引发霍桑效应的原因是:
1.上司尊重及关怀下属。
2.下属自尊心提升,因为感受到自己受到尊重,所以自我觉醒。
3.产生了良性的互动关系,下属努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