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似乎是异想天开的梦想。你有没有真的看过有人把这个做出来?」
我走访企业,谈到如何让高级主管较不害怕创新的点子时,经常听到这个问题。对创新点子的怀疑是有道理的。很多学者主张说,大公司需要创新,并指出那很难做到。我们很少听到,创新真的成功产生了,特别是在大型组织内。
但创新确实会发生。就以强生公司(Johnson & Johnson)的制药部门杨森药厂(Janssen)为例,它创造了一个称为沉浸式(Immersion)创新的突破性创新方案。
这个点子始于两个杨森员工:安尼克.达穆斯(Annick Daems)和恩瑞克·艾斯特班(Enrique Esteban),他们带头提出一项倡议,以提高公司的思维与经验的多元化。作此努力时,他们发现,向杨森提供有关新兴市场建议的大多数员工,从来没有去过那些国家。他们还发现大型组织内常见的一个问题:部门各自为政,壁垒森严。这两个问题似乎是推行他们倡议的大好机会。但这需要一个雄心勃勃的新计划。
他们去找全球市场拓展与全球公共卫生部(Global Market Access and Global Public Health)的负责人艾德里安.托马斯(Adrian Thomas),提议为员工提供到新兴市场国家的经验,并且和杨森药厂内其他各做各的同事一起共事。他们的提议将可解决多元化和包容性问题,但对公司获利的影响尚不清楚。不过,医师出身的托马斯意识到,达穆斯和艾斯特班的提议可能是个机制,以找到可扩展的方案,解决全球的健康问题。
托马斯的领导,加上组织内高级领导人(包括制药全球策略主席雅克.彼得斯〔Jaak Peeters〕)的大力支持,沉浸式创新创造了负有简单使命的全球健康计划:在特定地点找出特有问题,如在罗马尼亚的C型肝炎或波兰的老化问题。然后组成「跨越壁垒」(cross-silo)的小型团队,让他们到新兴市场的国家,设法更好地提供医疗保健服务。
三年来,沉浸式计划正悄然获得推进力。
达穆斯和艾斯特班发起了有些人认为不可能的事情:以个人来说,他们能够在庞大的企业内创新。沉浸式创新计划的成功秘诀究竟是什么?
- 他们克服了短期思维。大部分上市公司都重视短期的利润,忽视长远的愿景,这称为企业的求生本能。年度考评取决于季度收益的经理人,认为投资于员工白日梦般的计划,是不会有收益的。
然而,管理阶层的支持对任何雄心勃勃的倡议至关重要。即使是像达穆斯和艾斯特班这种干劲十足的员工,如果没有获得上级主管托马斯和彼得斯的支持,也无法克服短期思维的阻力,把沉浸式创新化为事实。这两位主管愿意且有权力试行这个计划,而且他们可以说服其他主管,为了潜在的长期报酬,放弃短期利润。
2.他们忽视传统的规画和生产力的评量,欣然采纳以发现为导向的流程。在大型企业中,使用的检核表愈多且流程规范愈严谨,则生产力愈高且利润愈大。在实现创新的点子时,这种做法一定要摒弃,改采以发现为导向或新兴起的流程。这通常意味着每个计划都有自己的轨迹。有些会慢慢开始,悄悄地增强动能;有些会一飞冲天,然后坠毁。
实施沉浸式创新计划时,参与者初期遇到的障碍是,一切都要从头开始:没有样板,也没有任务分配。如果你对某个计划感兴趣,你可以自行决定要如何处理。在某些情况下,甚至计划本身起初也没有一定的方向或目的。这种探索点子和尝试新事物的自由,没有必须立即创造财务业绩的压力,但创造能产生长期成果的计划才是至关重要的。例如,发展可追踪的物质以侦测特定疾病的生物指标(biomarker)倡议,目前正在进行中。并非每个计划都如此成功,但杨森明白,这不会引发大家质疑整个倡议的有效性。
- 他们培养出「我们是他们」的心态。有关创新的文献往往将生气勃勃的创新者和沉闷的现状,界定为有如戴维和歌利亚(David versus Goliath)之战,但是大型组织面临的挑战,是要认识到戴维和歌利亚必须携手合作,不是相互争斗。杨森知道沉浸式计划必须跨越壁垒(如部门、地区、国家等等),让人们暂时脱离损益表,致力于一项计划,它的成功可能会显现在另一个损益表上。创造一种内部合作和团结一致的精神,向来非常重要。
培育「我们是他们」的心态,和建立外部联盟同样重要。盖伊.努易兹(Guy Nuyts)推出沉浸式创新计划以处理罗马尼亚的C型肝炎问题时,他意识到,若要达到他的目标:到2020年时治疗八万人,将需要一大群利害关系人的参与。这一来必须改变重点,从销售药物改为提高意识、增加筛检和治疗病人。努易兹说: 「沉浸式创新的最好部分,是以整体方式解决问题,毫无疑问,这是医疗保健的未来。」在罗马尼亚,由于杨森一直专注于长期的成果,而非短期的销售,他们收到罗马尼亚卫生部长的邀请:一起努力根除罗马尼亚的C型肝炎。再次,整体思维和「我们」的心态使得创新的道路更加顺畅。
创新点子的实现,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但从为公司创造价值以及让员工达到个人成就来说,其回报可能很巨大。对杨森的很多员工来说,沉浸式计划已成为他们工作的最好部分。依据定义,要采取长远的观点是艰难的,因为很长远。但问题不在于你应该采取长远的观点,而是你如何承受得起不采取长远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