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人士和组织为什么不会自然地变得“更为成功”呢?一项重要的原因我称之为“明确的悖论”(the clarity paradox)。简单地说,下面是这个原因发生的四个阶段,而这四个阶段都是可以预测的:
阶段一:当我们真正拥有明确的目标时,最后我们就会成功。
阶段二:在我们成功了之后,就会拥有更多的选择和机会。
阶段三:在我们拥有了更多的选择和机会之后,就会导致我们的努力分散开来,失去焦点。
阶段四:而当我们的努力失去了焦点之后,就会破坏一开始时让我们获得成功的那一份明确。
有趣的是,如果我们用夸张一点的比喻来说明,那么“成功正是导致失败的催化剂。”
在曾经一度是华尔街宠儿,可是后来却一败涂地的企业身上,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吉姆·柯林斯(Jim Collins)在其《为什么巨人也会倒下》(How the Mighty Fall)一书当中,探讨了这个现象;他发现这些企业之所以会失败的一项重要原因,就是这些公司都落入了“丧失纪律、追求过多目标”的陷阱。这项发现不但对企业是千真万确的,对个人的职业生涯来说,也是的确如此。
下述是一个更为贴近个人的实例:多年以来,艾瑞克·萨拉(Enric Sala)一直都在位于美国加州喇侯拉(La Jolla)享有盛名的思桂普斯海洋学院(Scripps Institution of Oceanography)里担任教授一职。可是,他总是觉得,虽然自己目前的职业生涯,看似跟他真正应该要走的路颇相似,其实不然。因此,他离开了学术界,来到《国家地理杂志》工作。结果,他在新职位上表现相当成功,同时又为自己带来了华府附近、新鲜有趣的工作机会;再一次地,他感觉自己接近正确的职业生涯,然而还不是最为真确的那一条道路。他获得的成功让自己分了心。又过了几年之后,他再次转换职业生涯跑道,好让自己能够真正地做想做的事情:这一回,他变成了《国家地理杂志》的常驻探险家,许多时候都在全世界最为偏远的地方潜水,运用自己在科学及沟通上的优势,来影响遍及全球的公共政策(读者可以在TED看到他讨论自己所参与的重要工作)。他最终获得这一份梦幻工作的代价,便是要拒绝他所遇到的众多有吸引力的职业生涯选择。
我们要如何才能够避免“明确的悖论”,让自己提升职业生涯的动能持续下去呢?请参考下列的三项建议:
首先,运用更为极端的严格标准。想一想,如果我们运用了“未来的某一天,我是不是会穿到这件衣服呢?”如此宽松的标准,我们的衣橱会发生什么事情。那衣橱里就会杂乱无章地塞满了我们很少会穿到的衣物。可是,如果我们扪心自问,“我是否百分之百喜欢这一件衣服?”,那我们就能够把原本的杂乱无章一扫而空,同时还能有空间足以容纳其他更好的衣物。同样地,对于我们职业生涯的选择,我们也可以这么做。
借由运用更为严格的标准,我们便能够充分运用到头脑里的复杂先进的搜寻引擎。如果我们是在寻找“一个好机会”,那我们就会找到许许多多的“网页”,让我们考虑和解决问题。相反地,我们可以进行更进一步的搜寻,提出下列三个问题扪心自问:“哪些事情会让我深刻地感到兴趣?”,“哪些事情会让我充分发挥自己的天赋才能?”,以及“哪些事情能够满足这个世界上的一项重要的需求?”如此提问之后,自然而然地,就不会产生如同之前那么多的“网页”可供查看;不过,这正是这一项的练习的重点。我们并不是要寻找超过所需、一大堆的好事情来完成。我们是要找到个人能够发挥最高贡献的所在。
艾瑞克正是极少数的例子。他从事自己热爱的工作,能够充分发挥个人的天赋才能,同时又能够满足这个世界上一项重要的需求。他个人的目标是要协助建立像国家公园的一块区域,以便保护海洋里硕果仅存的最后一片纯净空间,而这么做正是一项影响深远的重大贡献。
职业生涯选择的三个问题
其次,扪心自问“哪些事情是最基本的?”,然后把其他的事情消除掉。在我们允许自己把非基本的事物去除之后,所有事情都会有所不同。一旦这么做了之后,我们就会拥有进入更高层次生活的钥匙。你可能通过下列的两项活动开始行动:
对生活进行审查。所有人类系统的最终发展,都是倾向于一种混乱的状态。就如同我们的桌子总是会变得乱七八糟,即便我们从来没有想过要如此;因此,当原本出于良好意图的各种想法,从过往一直积累到现在时,我们的生活也会变成一团混乱。大多数的这些努力,本身并没有到期日期。一旦被采用之后,这些想法就会永久地持续下去。厘清哪些过往的想法是真正重要的,然后发展下去。其余的,就予以抛弃。
在你增加一项新的活动之前,先把一项旧的活动消除掉。这个简单的法则能确保你,不会增添比当下活动价值低的新活动。
第三,要留意“天赋效应”(the endowment effect)。“天赋效应”又称为“转让厌恶”(the divestiture aversion),是指一旦拥有了某一项事物之后,我们便会对其价值更加看重的倾向。由卡利曼、克内许,以及舍雷(Kahneman, Knetsch and Thaler)三人所发表的一篇特别有趣的研究,将消耗性物品(比方说咖啡马克杯)随机提供给参与实验的一半受试者,至于其余的另一半受试者则获得同等价值的笔。根据传统的经济学理论“寇斯定理”(the Coase Theorem),会有大约一半持有马克杯的人,以及一半持有笔的人会愿意彼此交换手边的物品。不过,研究者发现,事实上,真正愿意交换的人远远少于这个数目。单单是拥有这些物品的所有权,就让这些受试者变得比较不愿意跟他们自己的物品分开。拿你自己生活中的简单例子来说:想一想你书架上好些年来都未曾阅读的一本书,当你考虑要把书送人的当下时,这本书的价值似乎便增加了。
汤姆·史戴佛(Tom Stafford)描述了一项针对这个现象的解决之道,可以让我们运用到职业生涯的明确性上。与其问说“我有多么重视这一项物品?”,我们应该问说“如果我并未拥有这一项物品,我会愿意付出多少钱以便获得它?”对于职业生涯的机会,也是同样的道理。我们不应该问说“我有多么重视这个机会?”,而是应该问说“如果我没有这个机会,我会愿意牺牲多少以便获得它?”
如果“成功是导致失败的催化剂”,因为成功会导致“丧失纪律、追求过多目标”的话,那么一项简单的缓解良方就是“以纪律追求少数几个目标”。并不是毫无计划地拒绝,而是有目的、慎重地,并且战略性地去除掉那些非属基本的事物。不仅仅是一年一度,当成规划会议里的一部分,而是要持续地减少、专注和简化。不仅仅是摆脱那些明显浪费时间的事物,同时也是要愿意排除掉真正很棒的机会。看起来只有极少数人拥有勇气,能够实践这一项原则;然而,这或许就是成功的人士和组织,跟非常成功者之间的差异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