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男人带着两个小孩走在前头。他们默默无言,男孩约9岁,女孩约7岁。突然,男孩抬头对父亲说了什么,惹恼父亲,开始对他咆哮。可以想像父亲的话深深伤害了男孩,令他难过。这幅画面,看了令人不忍。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使我大吃一惊,其实不应该惊讶的:父亲一吼完男孩,男孩便转身打他妹妹。
就在我想着男孩的行为时,猛然发现自己,以及我认识的许多人,也常做类似的事情,只是方式不同。我们也许对某个人说了什么或做了什么,但其实目标是针对另一个人。
有时情况和那个男孩的行为一样明显。也许你看过某个经理人,被他的顶头上司吼过之后,一转身便疾言厉色地责备下属。
但我们见到的,往往比这要细微。见过男孩打妹妹之后,我开始更加留意自己的言行。我对某个人所做的事,其实是想对另一个人做的吗?
我们很难看清自己有那种行为。起初我没注意到任何事情,但我继续观察。我甚至用两三天的时间,试着少说话,只注意自己想要讲话的冲动,然后留意冲动从哪里来。我是不是找对了人讲话?
有个形象开始浮现。那个形象令我难堪,却很难置之不理:原来,我会做出一些事情或讲一些话,目的是想让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即使不认识对方。
先不谈令人印象深刻是不足取的行为。我为什么那么做?我真的在意完全陌生的人对我的看法吗?我真正希望给谁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样的念头盘桓了一阵子,有个人一再浮上心头:我的母亲。
孩童时期,我和大部分孩子一样,都想讨她欢心。但在我们长大成人之后,不再想那么做了,对吗?
对我来说显然不是。我想让人知道自己事业有成,甚至像老王卖瓜那样,自卖自夸。因为在我内心复杂的深处,我相信这会加深母亲对我的爱。换句话说,我试着引起别人注意一些事情,而这些事情对我母亲很重要。
我知道,这听起来很不可思议。但是因为自己气父亲而打妹妹也是一样。也许不可思议,但我们都这么做。
其实我们不必那么做。只要认清整个状况十分荒谬,便大有裨益。
我现在比较不在意别人怎么想,而是比较在意我对事情有什么感觉。我变得比较平静,不再那么需要别人的赞美。我的言行举止更为深思熟虑。变化之大,连自己也惊异不已。
不过,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到目前为止,这条改变之路,简单明白地叫人吃惊:
1.认清状况。先注意别人很简单。接着观察自己。光是念这段文字,已经提高你对这件事的认知。如果你想更进一步,不妨想想过去几天,有没有对别人讲出或者做出似乎不必要或者不合适的事情。你其实是否想对眼前之外的另一个人说那些话或做那些事?
2.抗拒冲动。一旦你认清自己其实是在指桑骂槐,那么请在你对错误的人说出错误的话之前,即时打住。要做到这件事,一个方法是尽量少说话,只要留意你讲话的冲动就好。讲话会释放冲动所产生的紧张,让人比较难以发现背后有什么。相反的,没有获得满足的冲动,述说着一个故事。它揭露了内心的不安全感、渴望、热切和恐惧。只要尚未获得满足,不安全感和渴望就会蓄积,并且变得较为明显。
如果你觉得很生某位员工的气,试着不要立即宣泄怒气,先观察你的感觉背后有什么。怒气从何而来?如果你觉得受到同事的威胁,在你默默转身离开之前,停下来问自己为什么觉得受到威胁。那位同事危险吗?或者他让你想起根本不在那里的某个人?
我并不主张压抑自己。不必假装你不生气或者没有受到威胁,这毫无帮助,而且情绪肯定会从别的地方冒出来。相反地,问你自己为什么觉得生气或受到威胁。没错,答案可能是下属像个白痴,或者同事太过霸道。但当你展开更深入得观察,往往会发现另一个人站在你的面前。
这样的发现会让你得到自由。这会使你从本能行为中解脱出来,有助于你选择更好的反应,带来更具建设性的关系。
今天早上,我醒来的时候心烦气躁。我坐到桌子旁边,看着准备完成的一长串任务清单,觉得还没开始,进度已经落后。我的压力升高;怎么会让自己陷入这种状况?不久,5岁的儿子丹尼尔进入房间,我马上觉得很烦。当下有个冲动,想叫他不要来烦我。
但在我开口之前,想起那个父亲对男孩大吼,男孩接着打妹妹的情景。我不想让那个连锁反应持续下去。其实,我并不是生丹尼尔的气,而是在生自己的气。我深吸一口气,把椅子转了过来,面带微笑,就此切断连锁反应。
我得到的奖赏是什么?一个拥抱、一个微笑,以及你可以想像得到的最甜蜜的小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