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北京一家名叫“信汇中正”的领导力管理顾问公司在国际上与诸多商学院联袂推出“CEO必读12篇”。
2014年3月,百度搜索关键词“CEO必读12篇”,找到约450万个相关结果; 同名百度百科词条截至发稿之日浏览量已逾150万、1万多名网民为其点“赞”及数千次站外分享;新浪、腾讯、搜狐、凤凰、中华、和讯及中金在线等各大网络门户及相关财经网站连篇累牍。
“CEO必读12篇”销售情况及其对于高管以及管理者而言价值究竟几何,我们无从得知,但就目前各方数据及相比各大商学院EMBA总裁班培训招生难、门可罗雀的情况来看(据2013年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仅有不到两成的院校及机构完成预定招生任务),“CEO必读12篇”火爆已是不争的事实。
名不见经传的“信汇中正”缘何能够凭借一本“CEO必读12篇”逆袭“高帅富”EMBA老板班?不可否认,这其中一方面显示的是市场需求正在悄然发生改变: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及管理者正由被动的“知识接受”转向主动出击的“自主学习”;但另一方面,当我们抽丝剥茧,去除笼罩在传统EMBA教学头上的层层光环,所暴露及凸显出来的一些问题也不免引人深思。
首先,EMBA教育正变得庸俗化。个别院校及机构迫于招生压力及为了追求经济效益,盲目扩大招生规模,降低了对学员素质的要求,出现有钱就能读EMBA的现象,导致EMBA越来越远离商业教育的本质。这样招上来的学员把请客送礼当成家常便饭,同学生日聚会送礼动辄就要花四五万。有些海外游学项目,只游不学,一周的行程只上一天课。有些院校为争取名人学员,名义上收取高额学费,实则以奖学金的形式返还学员。今年2月,央视某知名女主播在微博中爆料称:“有人邀我参加一所知名大学的EMBA班。许诺不用经常上课,不用认真考试,就能拿学历。随后举出一批如雷贯耳的名字都在那儿上过。”还有一些院校会给政府官员和国企高管提供特殊奖学金,希望拉拢体制内的高层人士入学。
其次是学院对老师缺乏约束力。由于EMBA课程的教授既要有深厚的学术造诣,又要有丰富的企业经验,因此商学院往往出现“一师难求”的现象。一些新办的商学院没有能力培养全职教授,就大量外聘教授,结果导致学员跟着老师跑,课程时间和地点都会频繁调整。有时老师在美国走不开,一个班的学员就要飞到美国上课,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浪费在差旅中。还有些教授有频繁跳槽、授课内容随意等情况。前不久,国内一所著名商学院的EMBA学员在微博上爆料,称老师授课内容太无聊,还与学生当堂口角。学生对讲课内容不满,本是正常现象。但问题在于这位教授的家人所开设的咨询公司,正是提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服务。学员产生种种联想,也就不足为怪了。学员的做法固然欠妥,但校方更应该吸取教训,加强教学内容审核以及完善课程反馈机制,减少不必要的麻烦。
最后的一个问题是监管力度不够。我国的MBA和EMBA教育均归教育部全国工商管理硕士教育指导委员会领导,但这个委员会只是指导性质,缺乏强制约束力。有时一所高校可以同时办三个EMBA项目,而三个项目之间也是独立核算、互相竞争的关系。你打电话到这个项目,这个项目就只说自己如何好,其他两个项目如何不好。这不禁让人对官方教育的可信度也打了折扣。而在EMBA班之外,许多号称依托清华、北大等名校的培训班也层出不穷。同时推出数十种管理培训项目,节选部分EMBA课程,学费少则3万至4万元,多则二三十万元。这些培训班不需要入学考试,也没有学位证,毕业后只颁发学校盖章的“结业证书”。
从2002年中国引入EMBA教育发展至今,旺盛的需求过后,带来的是行业巨变及过渡的阵痛,随着学员年龄、知识结构及需求的变化,EMBA课程、教学模式甚至是其自身商业模式亟需改变。这样的转型期对于很多院校及培训机构而言可能比较痛苦,但又是不得不面对的事实。
2014年,中国EMBA教育已逾第二个十年,EMBA课程改革仍将任重而道远。